[发明专利]高效除硫静态混合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90349.3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9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苏浩;孙晨祥;唐永祥;陈江;郭知龙;夏波波;曹宗波;汤朝红;蒋嫚;张永龙;李华;高攀;张永峰;习雷;张泽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测试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2 | 分类号: | B01D53/52;B01D53/7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朱宏伟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静态 混合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除硫静态混合装置,包括前接头、进口接头、中心管外筒和出口接头,所述前接头和进口接头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进口接头内设有除硫化氢流道内环,所述除硫化氢流道内环和前接头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除硫化氢流道内环和进口接头之间设有橡胶垫圈,所述进口接头和中心管外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中心管外筒内设有叶片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外筒和出口接头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出口接头内设有梳型弹性挡环,所述叶片中心管通过进口接头内限位台阶和梳型弹性挡环固定。与现有高效除硫静态混合装置相比,本发明通过叶片中心管将流体的流动状态由层流变为紊流,提高流体与除硫剂混合效率,增强地面流程除硫效果,提高计量区域施工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试油测试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效除硫静态混合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试油测试过程中,常在地面计量系统的放喷管线上配置有除硫混合装置,该装置多用于高含硫油气井地面计量过程中,向其中加入除硫药剂对油气井中的硫化氢进行去除,增强地面流程除硫效果。目前常用的除硫混合装置混合效果较差,在高含硫的油气井的放喷求产过程中除硫效果不佳,从而影响地面计量系统计量区域施工安全,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效除硫静态混合装置及方法,可以有效的增加除硫药剂和含硫流体的混合率,避免地面计量过程中硫化氢泄露,增强地面流程除硫效果,提高计量区域施工安全。为高含硫油气井地面计量提供强有力的人员安全保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高效除硫静态混合装置,包括前接头、进口接头、中心管外筒和出口接头;其中,前接头、进口接头、中心管外筒及出口接头之间依序固定连接;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呈管状,前接头套置于进口接头一端,中心管外筒一端套置于进口接头的另一端,中心管外筒的另一端套置于出口接头的管口内;在进口接头内部设置除硫化氢流道内环,除硫化氢流道内环与伸入进口接头内的前接头部分固定连接,同时在除硫化氢流道内环和进口接头之间垫设橡胶垫圈;中心管外筒内部设置叶片中心管,叶片中心管内部设置不规则的金属叶片;叶片中心管固定设置于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之间。
其中,前接头和进口接头之间设有第一O型密封圈。
其中,前接头和进口接头之间、前接头和除硫化氢流道内环之间、进口接头与中心管外筒之间以及中心管外筒与出口接头之间均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其中,叶片中心管通过进口接头内限位台阶和梳型弹性挡环固定,梳型弹性挡环设置于叶片中心管和出口接头内壁之间。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高效除硫静态混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试油地面计量过程中,将高效除硫静态混合装置连接在地面计量系统的放喷管线上,将除硫化氢药剂从进口接头中加入装置中;
通过除硫化氢流道内环将油气井内的高压含硫流体与除硫化氢药剂混合后,通过叶片中心管的通道将混合流体的流动状态由层流变为紊流,在断面方向产生剧烈的涡流,加强混合流体的混合度,提高流体与除硫剂混合效率;
混合形成含硫化氢低的乳状流体从出口接头排出,以实现地面流程除硫效果的增强。
实施本发明的高效除硫静态混合装置及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除硫化氢流道内环对除硫药剂进行环形多点注入,使除硫药剂与含硫流体充分接触,提高流体的混合度。
2、本发明通过叶片中心管将流体层流运动的速度梯度或形成湍流,在断面方向产生剧烈的涡流,有很强的剪切力作用于流体上,使流体进一步分割混合,最终混合形成低含硫的乳状流体。
3、与现有除硫静态混合装置相比,本发明型具有混合度高,除硫效果好,可满足高含硫油气井地面计量,同时增强地面流程除硫效果,提高计量区域施工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测试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测试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03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