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节拍式液基金属离子源电沉积微增材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90525.3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88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沈春健;朱荻;朱增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1/00 | 分类号: | C25D1/00;B33Y10/00;B33Y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拍 基金 离子源 沉积 微增材 制造 方法 | ||
1.一种三节拍式液基金属离子源电沉积微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步骤1、将所需微结构件根据尺寸特征分成若干体素;
步骤2、在单个体素内,微增材制造过程包含若干周期,每个周期内分为以下三个节拍,制造过程中三个节拍独立工作;
步骤2-1、首先开始金属离子源电沉积步骤,在这个步骤中基体(1)电压为负,外部离子水溶液(3)静止,微纳米玻璃移液管(4)内受压供给金属离子水溶液(5)进行电沉积生长电沉积金属层(2);
步骤2-2、金属离子源电沉积步骤结束后,进入外部离子水溶液(3)更新步骤,在这个步骤中基体(1)电压和微纳米玻璃移液管(4)内压力都为零,外部离子水溶液(3)流动清除金属离子源电沉积时的扩散金属离子;
步骤2-3、外部离子水溶液更新步骤结束后,进行微纳米玻璃移液管(4)的管口与电沉积金属层(2)的间隙监测回路电流检测,监测体素内电沉积金属层(2)生长情况,若监测显示体素内电沉积金属层(2)未与微纳米玻璃移液管(4)接触,则继续在该体素内进行下一个周期的增材制造,若体素内电沉积金属层(2)与微纳米玻璃移液管(4)接触,则微纳米玻璃移液管(4)移动至下一个体素点进行增材制造,直到微结构件的所有体素成形完毕;
步骤2-3微纳米移液管(4)的管口与电沉积金属层(2)的间隙监测回路电流检测步骤,具体过程为:
微纳米玻璃移液管(4)内的金属离子水溶液(5)中和外部离子水溶液(3)中分别放置监测回路阳极(6)和监测回路阴极(8),同时接入电流表(7),建立微纳米玻璃移液管(4)的管口与电沉积金属层(2)的间隙监测回路,监测回路独立于电沉积回路;微纳米玻璃移液管(4)的管口与电沉积金属层(2)的初始间隙设置为体素的高度,当体素内电沉积金属层(2)与微纳米玻璃移液管(4)的管口接触,管口的离子运动通量减小,监测回路电流下降,给系统提示体素内电沉积金属层(2)生长完成,微纳米玻璃移液管(4)移动至下一个体素生长点,间隙为体素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节拍式液基金属离子源电沉积微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的体素,其尺寸特征为:
体素长度和宽度尺寸范围为1μm~2μm,体素的高度在0μm~0.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节拍式液基金属离子源电沉积微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1中的金属离子源电沉积步骤,具体过程为:
采用直径为50nm~2μm的微纳米玻璃移液管(4)在浸没于外部离子水溶液(3)中的极化的基体(1)表面受压挤出金属离子水溶液(5)构造金属离子源,金属离子电沉积制备电沉积金属层(2),基体(1)的电压由金属离子电沉积特性决定,管内压力在10mbar~1000mbar内并由金属离子水溶液(5)的粘度决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节拍式液基金属离子源电沉积微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1中金属离子源电沉积步骤中电沉积金属层(2)的金属材料为纯金属材料,或晶态合金材料,或非晶态合金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节拍式液基金属离子源电沉积微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2中的外部离子水溶液(3)的更新步骤,具体过程为:
沉积金属位于外部离子水溶液(3)进出口连线的中心位置,进出口长宽高均大于所需制备的金属结构尺寸,在外部离子水溶液(3)循环回路中,采用离子交换膜对外部离子水溶液(3)中的金属离子进行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052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