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海上废弃油气平台的综合发电制氢储氢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90916.5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6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孙庆强;单小雪;袁雪振;江海;刘海韵;覃勇;任绍洋;许波;邹有鑫;张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9/19;F03B13/18;H02S10/10;H02S10/12;C25B1/04;C25B9/00;C22C28/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缪友益 |
地址: | 22200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海上 废弃 油气 平台 综合 发电 制氢储氢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海上废弃油气平台的综合发电制氢储氢系统,包括依附于海上废弃油气平台建立的综合发电部分、制氢部分和储氢部分;综合发电部分利用各种海洋能进行综合发电;所述制氢部分为水电解制氢装置,水电解制氢装置的电解槽内水源为海水,电能由综合发电部分提供;所述储氢部分包括氢气收集装置和稀土合金储氢装置,水电解制氢装置制取的氢气在常温从常压下收集,然后以束缚状态保存在固体稀土合金装置中。本发明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海上丰富的多种能源,就地利用发电电能进行电解海水制氢储氢,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综合发电利用和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综合发电及制氢储氢的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能蕴含量巨大,主要包括海上风能、海上光能、海浪能、海流能、海洋温差能、海洋盐差能等。
目前在海洋能利用上的现状是:除离岸的海浪能发电技术以外,海上风能、海上光能、近岸海浪能、海流能、海洋温差能、海洋盐差能等各种能源的发电技术都已研制成功,但由于设备成本较高,能量转化效率低等原因,导致实际应用较少。
其实利用这些能源发电,在工艺上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但是现在面对这么丰富的能源却并没有加以利用,其难以开发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单一深海海洋能发电的成本太高,而且平台载体和输电困难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另外两大技术瓶颈。
另一方面,随着油气行业毛利不断缩紧,世界各地的油气公司正不断寻求替代方案,以便解决行业中耗费最多成本的问题之一,即废弃石油平台的处理。目前来说,多数海上废弃油气平台仍然采取完全拆除的处理方式,但这种方式不仅耗资巨大,且浪费资源,因此,很多油气公司开始研究海上废弃油气平台再利用的方式,但大多还处于设想阶段,缺乏技术可行性。
如果能够基于海上废弃油气平台建立海洋能利用系统,无疑可以实现海上废弃油气平台的再利用,同时也能解决当前海洋能利用中存在的无平台载体、前期投入大等很多问题,推动海洋能的有效利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海上废弃油气平台的综合发电制氢储氢系统,结合海上能源综合发电和远海制氢储氢,达到海上多种能源开发利用的目的。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基于海上废弃油气平台的综合发电制氢储氢系统,包括依附于海上废弃油气平台建立的综合发电部分、制氢部分和储氢部分;
综合发电部分利用多种海洋能源进行发电,并将电力输送至制氢部分和储氢部分;
所述制氢部分为水电解制氢装置,水电解制氢装置的电解槽内水源为海水,电能由综合发电部分提供;
所述储氢部分包括氢气收集装置和稀土合金储氢装置,氢气收集装置分别与水电解制氢装置和稀土合金储氢装置连通,氢气收集装置的电力由综合发电部分提供,水电解制氢装置制取的氢气在常温从常压下收集,后以束缚状态保存在稀土合金储氢装置中。
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综合发电部分包括风力发电装置、光能发电装置和波浪能发电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发电装置,以及储存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的蓄电池;
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水电解制氢装置和氢气收集装置相连接,向水电解制氢装置和氢气收集装置供电。
作为优选地,所述风力发电装置为基于文丘里效应的风力发电装置。
优选地,所述光能发电装置为光伏发电阵列及其控制电路部分。
优选地,所述波浪能发电装置包括浮子、齿条、两传动齿轮、两棘轮传动组件和发电机;
浮子在海浪的带动下,作升降运动;所述齿条与浮子固定连接,随浮子同步升降;两传动齿轮分别啮合在齿条的两侧,两棘轮传动组件的一端分别与一传动齿轮啮合,另一端与发电机的输入轴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洋大学,未经江苏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09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