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渗油藏的化学驱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91408.9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8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卓;卢军;王正欣;李岩;唐金星;薛国勤;李洪生;朱义清;束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E21B43/22;C09K8/58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郭佳效;李宁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藏 化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渗油藏的化学驱方法,属于石油化学驱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化学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向储层中注入第一非均相分散体系形成前置段塞;2)然后向储层中注入聚合物水溶液形成主体段塞或向储层中交替注入聚合物水溶液、调剖体系分别形成主体段塞、调剖段塞;3)再向储层中注入第二非均相分散体系形成保护段塞;第一非均相分散体系主要由第一聚合物、粘弹性颗粒驱油剂和水组成;聚合物水溶液主要由第二聚合物和水组成;第二非均相分散体系主要由第三聚合物、粘弹性颗粒驱油剂和水组成。本发明的化学驱方法,能够提高中渗油藏的岩心封堵率,有效地启动强水淹区和中渗岩心中的剩余油,达到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渗油藏的化学驱方法,属于石油化学驱开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中国石油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但国内大部分陆上油田Ⅰ、Ⅱ类规模储量已经动用完毕,油田已经进入开发后期,剩余中渗油藏储量已成为油田维持产量的主阵地。
中渗油藏的渗透率变化范围较大,一般为50~1000×10-3μm2。中渗油藏中剩余油分布在强水淹区域,占剩余油储量的50-60%,相当比例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平均渗透率以下的油层内,是化学驱的重点。为了驱替油藏剩余油,必须有效地改善流度比,封堵高渗层,使流体启动低渗层,达到扩大波及体积,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的目的。但在实际化学驱应用过程中,化学驱油剂容易窜流,并且化学驱油剂具有一定的作用周期,不能有效地驱替中低渗岩心中的剩余油,实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因此如何有效地驱替中渗油藏中剩余油、动用剩余储量,提高原油采收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中渗油藏的原油采收率的中渗油藏的化学驱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渗油藏的化学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向储层中注入第一非均相分散体系形成前置段塞;
2)然后进行步骤A)或步骤B);
步骤A)向储层中注入聚合物水溶液形成主体段塞;
步骤B)向储层中交替注入聚合物水溶液、调剖体系分别形成主体段塞、调剖段塞;
3)再向储层中注入第二非均相分散体系形成保护段塞;
所述第一非均相分散体系主要由第一聚合物、粘弹性颗粒驱油剂和水组成;所述非均相分散体系中,第一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0.08~0.15%、粘弹性颗粒驱油剂的质量分数为0.02~0.08%;
所述聚合物水溶液主要由第二聚合物和水组成;所述聚合物水溶液中第二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0.1~0.15%;
所述第二非均相分散体系主要由第三聚合物、粘弹性颗粒驱油剂和水组成;所述第二非均相分散体系中,第三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0.08~0.15%、粘弹性颗粒驱油剂的质量分数为0.02~0.08%。
本发明的中渗油藏的化学驱方法,采用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具有较强的粘弹性,能够改善粘弹性颗粒调剖剂的悬浮性,提高粘弹性颗粒驱油剂的注入性,使粘弹性颗粒调剖剂更容易注入岩心,因而在前置段塞阶段和保护段塞阶段均向储层中注入非均相分散体系,能够提高中渗油藏的岩心封堵率,有效地启动强水淹区和中渗岩心中的剩余油,达到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同时非均相分散体系能够改善非均质性,扩大波及体积,提高中渗岩心的原油采收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14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