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室内的空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91519.X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66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宇;张静;王震宇;曹军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4F8/80 | 分类号: | F24F8/80;F24F8/20;F24F8/167;F24F8/108;F24F11/52;F24F11/89;F24F13/08;F24F13/28;F24F13/3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姚咏华 |
地址: | 71005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室内 空气净化 装置 | ||
一种用于室内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气网栅和第二进气网栅;顶部挡板上设置有出气网栅;壳体内部从下向上依次设置有颗粒物初级过滤模块,微波消毒灭菌模块,颗粒物深层净化模块以及VOCs催化矿化模块;微波消毒灭菌模块包括屏蔽层以及长方体状的腔体,腔体顶部设置有若干金属支架,金属支架顶部设置有屏蔽层。本发明可以使污浊的空气经过底部的进风网栅进入装置,经过净化系统,最后由顶部的出风网栅输出洁净的空气。本发明将高效无副产物的微波消毒灭菌技术与过滤技术、高级催化氧化技术相结合,实现空气环境中细菌病毒、颗粒物、气态污染物的综合有效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室内的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人们日常生活中80%-90%的时间处于室内,因而健康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显得至关重要。随着目前空净行业的发展,市面上针对室内颗粒物以及气态污染物去除的产品比比皆是,而对于室内病毒细菌的去除产品寥寥可数。而且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消毒灭菌的认识都只停留在对室内物体、材料甚至身体部位等表面的消毒灭菌,其消毒灭菌的方法一般包括喷洒特殊的化学品、高压灭菌或者高温灭菌,殊不知对于活动空间中空气的消毒灭菌也同样重要。生物气溶胶是空气中的生物成分,通常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在100μm以内的含有微生物和其他成分的气溶胶,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及其碎片和分泌物、花粉以及各种菌类毒素等(车风翔,1997;Nayar et al.,2011)。空气中的生物成分(尤其是细菌、真菌和病毒),一旦通过呼吸接触人体组织(或器官),可大量繁殖,引起多种健康问题,包括肺病、不良急性反应以及病态楼宇综合征等。近年来,在封闭、半封闭空间中病毒传播(如H1N1、SARS病毒)造成的大规模流感疫情频频发生,因而如何有效实现室内空气的消毒灭菌刻不容缓。而一款对颗粒物、气态污染物,以及细菌病毒均具有良好去除效能的空气净化装置是解决室内空气污染的有效手段,也是空净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市面上针对除细菌病毒等致病源,较为先进的有采用臭氧净化技术,等离子体净化技术,但由于臭氧会刺激人体呼吸道粘膜,引起气喘和呼吸急促,并且有研究表明,臭氧3天平均值每增加30ppb,患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就增加4%(Darrow et al.,2014),而等离子体净化技术由于会产生臭氧二次污染,因而一直以来是空净行业的痛点。也有产品通过末端加热的方式去除臭氧,但相应的高能耗仍无法避免。微波技术由于其可以直接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降低细胞的通透性,破坏细胞内外物质平衡,高频的电场也使其膜电位、极性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引起生物活性的丧失。进一步的微波能可以直接作用于微生物的蛋白质以及DNA、RNA等生理活性物质,使其发生变异而丧失活性或死亡。同时其具有快速彻底,绿色广谱,无副产物的特点,已经被多个专利报道与其他技术相结合用于去除环境空气中的细菌病毒以及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如专利CN201520392716.0报道了一种空气净化器,该净化器从底部到顶部主要设置有超声波加湿器、高湿度环境腔、微波腔体、HEPA(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高效空气过滤器)滤网、活性炭滤网。该专利利用灰尘、PM2.5以及甲醛等污染物易溶于水的特点对进入机箱体的空气进行加湿,除去易溶于水的污染物。对于难溶于水的气态污染物,如苯,采用活性炭过滤网进行吸附去除。并采用微波技术对细菌病毒进行去除。专利CN201521131458.7以及CN201621347595.9均开发了一种光催化空气净化器,该专利首先对进入机箱的颗粒物进行过滤,再引入紫外光源,并结合光催化材料实现气态污染物的去除,同时协同微波技术进行消毒杀菌。进一步的,专利CN200510100980.3开发了一种微波辅助的等离子体催化空气净化方法及净化装置,该专利主要利用紫外光源进行消毒灭菌,微波模块被设计用于对装置的吸附模块进行再生,并对装置的副产物进行去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15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