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判定速冻面米制品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程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91733.5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5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付海燕;吴迪;杨小龙;陈亨业;时琼;杨天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59 | 分类号: | G01N21/359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判定 速冻 米制 大肠杆菌 金黄色 葡萄球菌 污染 程度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判定速冻面米制品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程度的方法,包括步骤(1)、配制被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速冻面米样品;步骤(2)、获取被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速冻面米样品近红外光谱,并对获取的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校正获得增强信号的光谱数据;步骤(3)、结合矢量空间不同位置的数字赋值,再采用多元校正方法对步骤(2)中得到的增强信号的光谱数据进行判别分析,实现对食品污染程度的鉴定。本发明成功实现了对速冻面米制品被细菌污染程度的鉴别,鉴别率高、方法稳健、准确度高,并且在未来的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分析潜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质量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判定速冻面米制品 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程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食品中常见的细菌,引起的食物中 毒是一个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大肠杆菌又称为大肠埃希菌,属于革 兰氏阴性细菌,它主要分布为人和动物的肠道中,为肠道中最主要且 最主要的细菌。一般情况下,大肠杆菌与人为互利共生的关系但在一 定条件下,这些看似有益的细菌却会给人体造成很多伤害,例如腹泻、 肠道外感染等。除了大肠杆菌之外,还有一种细菌引发的感染丝毫不 弱于大肠杆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 也称为金葡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范围极为广泛,因此食物中被金 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概率很大。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 见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严重的局部化脓感染、心包炎、肺炎 等。因此食物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程度检测显得尤为 重要。
如今检测食品中细菌污染程度的方法很多,比如DNA提取法、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磁共振法等。这些方法虽然都能够达到实 验目的,但是都比较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简单、客观准确、绿色无损的判 断食品被细菌污染程度的质量控制问题方法,该方法通过获取被大肠 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速冻面米样品的近红外图谱信息,并对 速冻面米制品被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程度进行矢量空间 中不同位置的数字赋值,再运用多元校正方法对各速冻米面制品样品 图谱信息与不同赋值的矢量空间构建模式识别模型,根据回归建模结 果,通过预测得到的最临近1的赋值位置判别为该样品的所属类别, 从而实现对速冻米面制品污染程度的辨识与判别。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判别分析速冻面米制品污染程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速冻面米制品样品的制备,具体步骤如下:
将速冻面米制品冻干后研磨成粉末;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浓度梯度的配制;
将研磨的粉末与不同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菌液充 分混合后,得到被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速冻面米样品;
步骤(2)、获取被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速冻面米样 品近红外光谱,并对获取的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校正获得增强信号 的光谱数据;
步骤(3)、结合矢量空间不同位置的数字赋值,再采用多元校正 方法对步骤(2)中得到的增强信号的光谱数据进行判别分析,实现 对食品污染程度的鉴定。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速冻面米制品研磨在红外灯下进行, 研磨方式为玛瑙研钵研磨。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浓度梯 度的配制采用蒸馏水稀释至15mL作为母液,依次稀释至系列浓度梯 度。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的梯度 浓度分别为母液稀释2、5、10、50、100、500、1000、5000、10000 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民族大学,未经中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17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