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杂交水稻育种方法及栽培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92971.8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7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何志忠;何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亚永丰红南繁种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A01G22/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王燕燕 |
地址: | 570000 海南省三亚市河***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杂交 水稻 育种 方法 栽培 管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交水稻育种方法及栽培管理方法,本发明选用父母本先杂交得F1代,再以父本材料回交三代,回交三代后再自交三代,选育出具有强优势的、农艺性状优良的并稳定的株系。这些株系适合在海南地区生长。根据株系的生长特性制定出合理的栽培管理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稻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杂交水稻育种方法及栽培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极大的提高,极大地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所以人们对稻米的色、香、味及营养保健提出了新的需求。绝大多数的杂交水稻都含有同一种不育系细胞质,随着原始栽培品种被替代和相应减少,遗传多样性也在消失。单一作物大面积种植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更是巨大。相反,我们国家众多的农作物的小品种(有色红米稻),绝大多数是常规种或农家种,由于没有经过以产量为主要目的的杂交选育,原始优良遗传资源依然保持很好,并非是我们平时强调的五谷粮膳食纤维多而是有色稻米由于矿物质、维生素、脂肪、氨基酸的丰富,才好吃。杂交水稻、杂交谷子的口感是无法与之比拟的。这也就给小农特种稻品种带来商机和希望。长期以来,海南原有的红米稻以及黑米稻品种,产量和抗性、口感不理想。因此,有必要选育抗性好、米质优、产量高、口感佳的新品种来满足市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消费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居民人均食用消费量逐年下降,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视稻米的营养保健、生态、养生的品质要求;二是口粮外消费量增长较快,对稻米的需求趋于多样化。红米和黑米加工的食品需求量越来越大。红米是我国稻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植悠久。营养丰富,集色、香、味和营养保健美容为一体。具有良好的保健、药用和酒、饮料价值。红米可加工利用的红米产品有保健美容的红米酒、美容面膜,提取药用花青素、米粉、粉丝等。营养丰富且色泽新颖,用来制作美容饮料八宝粥同样风味独特,在目前的饮料市场仍是一枝独秀。黑米是我国稻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植悠久。营养丰富,集色、香、味和营养保健美容为一体。具有良好的保健、药用和酒、饮料价值。
大力发展特种稻米红米的生产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在人们不断追求天然、生态、营养、保健、美容的今天,红米及黑米产品也成了千家万户餐桌上的常用食品。因此,充分掌握这类珍贵的稻种资源,推动水稻品质育种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逐步改善和调整人民的膳食结构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杂交水稻育种方法,该方法能够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合适的父母本,再经过杂交以及回交等手段培育出抗性强、产量高、口感佳的新品种。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杂交水稻的栽培管理方法,根据上述方法培育的新品种的其生长情况,提供一种提高其产量及减少病虫害的栽培管理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杂交水稻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首先父母本杂交得F1代,再以父本材料回交三代,回交三代后再自交三代,选育具有强优势的、农艺性状优良的并稳定的株系。
其中,父母本杂交的方法为:
(1)花粉采集:在父本盛花期,每天10~12点,采收花粉2~5次;
(2)花粉贮存,将采集的花粉贮存在-15℃~10℃范围内,湿度控制在70%以下,贮存10~30天,花粉活力以离体培养萌发率在40%以上;
(3)人工授粉:将贮存花粉取出置于常温下,回醒6~12小时,每亩每次用花粉6克以上,在母本盛花期,设立隔离网,防止杂粉混入,对母本进行人工授粉。
其授粉方法不受上述方法的限制,凡是能够有效授粉的方法在本发明中同样适合。
优选地,所述父本为香稻1028,母本为泰黑2号;或父本为沈农8718,母本为农家红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亚永丰红南繁种业有限公司,未经三亚永丰红南繁种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29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应急救灾的无人机救援装置
- 下一篇:肺部疾病分类方法、装置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