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栗树留槽式嫁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93895.2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2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曹飞;靳常敏;郭春磊;王东升;王同坤;齐永顺;张京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30 | 分类号: | A01G2/30;A01G2/35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董大媛 |
地址: | 066004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栗 树留槽式 嫁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板栗树留槽式嫁接方法,涉及果木嫁接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嫁接方法通过在砧木上留槽来增大愈伤组织的生长空间,增大接穗与砧木的愈合面积,且使得愈伤组织能够占满整个砧木槽,从而自然地与接穗形成一个“T字形连接”,抗风或其他外力能力较强,增强枝条抗劈裂的能力;而且砧木槽的存在,可以妨碍但不阻断砧木的水分和营养供给,因此“砧木槽”内湿度较高不受外界气温影响,有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长,大大提高了嫁接成活率,可达1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木嫁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栗树留槽式嫁接方法。
背景技术
板栗(C.mollisima Blume)原产于中国,是我国特有的宝贵资源,以“香、甜、糯”的优异品质在国内外市场上长期占据优势地位,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目前我国板栗栽培面积和产量呈逐年快速增长之势,2018年我国板栗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4%,居世界第1位。板栗多栽植在立地条件差、交通不便的山区、丘陵地带。受立地条件、交通条件、经营分散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板栗园,建园不规范,园貌不整齐,后期管理难度非常大,劳动效率大大降低,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目前整个板栗行业,低产树约占总面积的35%左右。多数板栗园一直在通过嫁接技术改造这些低产树,旨在实现丰产稳产和提质增效的目的,然而嫁接技术的不规范以及较低的嫁接成活率,导致效果不显著。板栗树嫁接通常采用带木质芽接、切接、插皮接、皮下腹接等多种方法,其中较为常用的就是插皮接方法,主要用于大树改接或大树高接换头,但是嫁接后不耐枝条劈裂,且成活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栗树留槽式嫁接方法,增强接穗与砧木的愈合面积,增强枝条抗劈裂的能力,显著提高板栗嫁接成活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板栗树留槽式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板栗砧木距离地面30~40cm的位置,垂直于树干方向锯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深达干径的1/3~2/5;
(2)在平行于所述第一缺口的上方2.5~4cm处锯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深达干径的1/3~2/5;
(3)挖出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之间的部分,得砧木槽;
(4)阳历4月中旬到5月上旬,在所述砧木槽的位置进行插皮接,绑缚,嫁接成活后1个月解绑。
优选的,步骤(1)所述砧木的干径大于5cm。
优选的,步骤(4)所述插皮接包括:选择长度20cm以上的健壮无病害的板栗枝条作为接穗,在所述接穗基部削出一个长5~8cm的大斜面,在所述大斜面的背面削一个长1~3cm的小斜面;将所述插穗插入所述砧木槽中间位置的树皮中,使大斜面紧靠木质部,小斜面靠近树皮。
优选的,所述接穗上保留5个芽。
优选的,将所述插穗插入所述砧木槽中间位置的树皮中时,大斜面上部露白1~2cm。
优选的,步骤(4)所述绑缚,包括用透明嫁接膜,从接穗插入位置的下部10cm处,依次向上缠绕绑缚至所述砧木槽以上9~12cm处。
优选的,步骤(4)所述绑缚,为利用透明嫁接膜绑缚两层。
优选的,在步骤(4)所述解绑后,还包括锯除原有砧木枝干。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板栗树留槽式嫁接方法,通过对常规插皮接的改进,打破了常规插皮接只在接穗上做文章的思维,由砧木槽、插皮、绑缚三大部分组成。本发明所述嫁接方法通过在砧木上留槽来增大愈伤组织的生长空间,增大接穗与砧木的愈合面积,且使得愈伤组织能够占满整个砧木槽,从而自然地与接穗形成一个“T字形连接”,抗风或其他外力能力较强,增强枝条抗劈裂的能力;而且砧木槽的存在,可以妨碍但不阻断砧木的水分和营养供给,因此“砧木槽”内湿度较高不受外界气温影响,有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长,大大提高了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未经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38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