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烧结烟气联合脱硫脱硝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94270.8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9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杨莹莉;李静;袁仙民;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6;B01D53/02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古绪鹏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结 烟气 联合 脱硫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烧结烟气联合脱硫脱硝系统,属于烧结烟气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增压风机和活性焦吸附塔,所述的增压风机与活性焦吸附塔之间连接有烟气管路,活性焦吸附塔的输入端设置有吸附塔上料系统和活性焦料仓,所述的活性焦吸附塔的输出端设置有再生塔上料系统和活性焦再生塔,所述的活性焦吸附塔的一侧通过烟气管路连接有换热器,换热器的外部分别连接有SCR反应器和加热器。本发明通过用活性焦脱硫与SCR法脱硝相组合的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工艺,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或废料处理,能同时高效脱除二噁英,达到低排放要求,是完全符合当前和今后更严格环保要求的一条绿色工艺路线,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烧结烟气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烧结烟气联合脱硫脱硝系统。
背景技术
烧结是钢铁生产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有颗粒物、SO2、NOx、CO2、CO、二噁英、氟化物、氯化物及重金属等。其中,SO2约占钢铁工业总排放量60%,烟尘约占钢铁工业总排放量的20%,氮氧化物(NOx)约占总排放量的48%。
综合目前烧结烟气脱硫脱硝的技术,湿法脱硫(FGD)、循环流化床半干法(CFB)脱硫效率均比较高,但是对NOx的吸收效果不好,而且均产生废水、脱硫灰等二次污染物很难处理。活性焦脱硫脱硝也有不少工程应用,整个工艺不产生废渣、废水、废气,有其特有的优势,其脱硫效率很高,在98%~99%以上,但是脱硝相对比较吃力,烧结烟气的成分浮动比较大,NOx含量高一些就不容易满足排放。烧结烟气脱硝效果好技术成熟的基本上就是还原法脱硝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以及和氧化法脱硝中的臭氧脱硝法。其中SCR法应用最广泛,脱硝效率高。臭氧脱硝法因为是把低价态的NOx氧化为高价态的NOx,然后利用碱性吸收剂清除,也会产生二次污染物带来新的后续问题,而且臭氧制备耗电量大,对于烧结烟气大烟气量的工艺成本偏高,工程应用较少。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烧结烟气联合脱硫脱硝系统,本发明通过用活性焦脱硫与SCR法脱硝相组合的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工艺,基本能达到最佳的脱硫脱硝组合,脱硫脱硝效率高,远优于当前最严格的的排放要求,预留了更严格的排放指标空间,无二次污染或废料处理,能同时高效脱除二噁英,达到低排放要求,是完全符合当前和今后更严格环保要求的一条绿色工艺路线,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烧结烟气联合脱硫脱硝系统,包括增压风机和活性焦吸附塔,所述的增压风机与活性焦吸附塔之间连接有烟气管路,活性焦吸附塔的输入端设置有吸附塔上料系统和活性焦料仓,所述的活性焦吸附塔的输出端设置有再生塔上料系统和活性焦再生塔,活性焦再生塔的底部设置有筛分设备;
所述的活性焦吸附塔的一侧通过烟气管路连接有换热器,换热器的外部分别连接有SCR反应器和加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焦吸附塔的输出端通过再生塔上料系统与活性焦再生塔连接,活性焦吸附塔的输入端通过吸附塔上料系统与活性焦料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焦吸附塔、活性焦再生塔、筛分设备、吸附塔上料系统和再生塔上料系统共同构成循环回路,烧结烟气通过增压风机引入活性焦吸附塔内进行脱硫。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焦再生塔的输出端通过筛分设备进行筛分,筛下产物通过吸附塔上料系统输入活性焦吸附塔中,筛上产物为活性焦细粉。
进一步地,所述的SCR反应器的输入端喷入NH3,活性焦吸附塔的输出产物经过换热器换热、SCR反应器脱硝后,经烟囱排出。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42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