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载小干扰RNA的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及制备方法及在制备治疗骨质疏松骨折材料中的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494622.X 申请日: 2020-06-03
公开(公告)号: CN111658821A 公开(公告)日: 2020-09-15
发明(设计)人: 汤涛;李刚;邓艳;林思恩;宋艺;黄志超;万力;毕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百吉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L27/24 分类号: A61L27/24;A61L27/56;A61L27/54
代理公司: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代理人: 陆艺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海山街道田东社***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负载 干扰 rna 胶原 修复 材料 制备 方法 治疗 骨质 疏松 骨折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负载小干扰RNA的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及制备方法及在制备治疗骨质疏松骨折材料中的应用,制备方法为:(1)配制I型胶原蛋白溶液,装进截留分子量为1000Da的透析袋中;(2)向氯化钙水溶液中,加入磷酸和氢氧化钠,搅拌均匀,得透析膜外溶液;(3)将透析袋放入步骤(2)获得的透析膜外溶液中,在10℃~40℃的环境下搅拌0.5h‑24h,取出透析袋,过滤,得到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将所述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与小干扰RNA进行混合,得到负载小干扰RNA的胶原基骨修复材料;本发明以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作为小干扰RNA的载体,一方面透过基因层面刺激骨形成,另一方面通过胶原基骨修复材料的填充作用修复断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负载小干扰RNA的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及制备方法及在制备治疗骨质疏松骨折材料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998年,Andrew Z.Fire和Craig C.Mello共同发现了体内RNA干扰的作用机制,并于2006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从而为抵抗病毒、癌症等严重疾病的新一代药物(小RNA干扰类药物)的研发开启了一扇大门。因此小RNA干扰类药物具有作用方式新颖、作用机制明确、靶向性强和副作用小等优点。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分子在mRNA水平关闭同源基因的表达或使该基因表达沉默的现象。RNA干扰技术又被形象地称为基因敲低(knock-down)或基因沉默(genesilencing),是一种典型的转录后基因调控方法,又称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球性的医疗保健问题,其社会经济负担日益增加。它是由骨形成性成骨细胞和骨吸收性破骨细胞之间的不平衡所引起的。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两种主要方法如下:第一是通过合成代谢剂(例如甲状旁腺激素)刺激骨形成;第二则是通过抗骨吸收因子来预防骨吸收(例如双膦酸盐,降钙素,雷洛昔芬和雌激素)。硬化蛋白(Sclerostin)是一种由骨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可抑制骨形成。硬化蛋白是成骨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拮抗剂,因此作为成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负调节剂。据报道,小鼠和人硬化蛋白缺失均诱导高骨量表型,而在转基因小鼠模型中过度表达硬化蛋白基因会导致骨量减少。这些表明硬化蛋白与骨量之间呈反比关系。

骨修复材料基本上以同种骨、异种骨、陶瓷植入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等为原料。科学研究证明,人类骨骼的主要成分是Ⅰ型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如果把自体骨中的细胞和免疫原等个性化成分剔除后,可以说天然的骨基质就是最好的骨修复材料。但是在体外将有机相和无机相简单的复合成骨基质材料并不理想,原料的结晶度和复合所需的环境均不能满足最终产品形成的要求,所制备的产品在结构上也是杂乱的。这正是仿生材料工艺上的难点。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专利号CN102874782B)通过胶原与钙离子在体外自组装而成,其生产的原料来源丰富,产品无疾病传染的风险、无抗原性,生物相容性好,从而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材料的缺陷,为临床骨修复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该材料具有一定的孔隙,可以吸附小分子药物共同发挥骨修复的作用。但是该修复材料仅具有填充骨缺损,起到骨支撑的功效,不能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不平衡,因此不能刺激骨形成和加速骨修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负载小干扰RNA的胶原基骨修复材料。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负载小干扰RNA的胶原基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负载小干扰RNA的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在制备治疗骨质疏松骨折材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负载小干扰RNA的胶原基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包括如下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百吉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百吉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46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