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94889.9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60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罗高威;周坤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均衡 方法 装置 系统 | ||
一种负载均衡系统、负载均衡方法以及服务节点,用于实现云计算网络中DR模式下,后端服务器和负载均衡器跨网段部署。所述系统包括负载均衡器以及至少一个服务节点,所述服务器节点上运行有虚拟交换机以及至少一个后端服务器,所述后端服务器逻辑接口的IP地址为所述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负载均衡器接收客户端的访问请求,将访问请求的目的地址修改为目的后端服务器虚拟网卡的IP地址,当服务节点的虚拟交换机接收到访问请求时,将访问请求的目的地址修改为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从而使得当目的后端服务器返回访问响应时,该访问响应的源地址为负载均衡器的地址。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IT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负载均衡系统包含负载均衡器以及多台后端服务器,所述多台后端服务器(又称为member)组成服务器资源池,负载均衡器接收客户端的访问请求,根据负载均衡算法为客户端选择提供服务的后端服务器。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为服务器资源池对外呈现的IP地址,客户端通过该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即可访问服务器资源池中的后端服务器,而无需知道后端服务器的地址。负载均衡器提供负载均衡服务的模式包含直接路由(DirectRouting,DR)模式和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模式。
采用DR模式时,后端服务器向客户端返回的访问响应无需经过负载均衡器,因此传输性能较高。但由于DR模式需要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和后端服务器的IP地址位于同一网段,后端服务器和负载均衡器不能跨网段部署,因此对负载均衡系统的组网造成了较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用以解决云计算网络中DR模式下,后端服务器和负载均衡器不能跨网段部署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负载均衡系统,用于实现云计算网络中DR模式下,后端服务器和负载均衡器跨网段部署。所述系统包括负载均衡器以及至少一个服务节点,所述服务节点上运行有虚拟交换机以及至少一个后端服务器,所述后端服务器逻辑接口的IP地址为所述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负载均衡器接收客户端的访问请求,将访问请求的目的地址修改为目的后端服务器虚拟网卡的IP地址,当服务节点的虚拟交换机接收到访问请求时,将访问请求的目的地址修改为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从而使得当目的后端服务器返回访问响应时,该访问响应的源地址为负载均衡器的地址。
通过上述方式,负载均衡器和后端服务器的IP地址可以配置为不同的网段,同时可以实现返程的业务访问响应不经过负载均衡器,保证了网络性能,解决了云计算网络中DR模式下,后端服务器和负载均衡器不能跨网段部署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网络控制器,
所述网络控制器,用于向所述虚拟交换机下发流表,所述流表用于指示当所述虚拟交换机接收到发送给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的访问请求时,将所述访问请求的目的地址修改为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
所述虚拟交换机,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流表,修改所述访问请求的目的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负载均衡系统采用内网访问模式,所述负载均衡系统还包括负载均衡节点,所述负载均衡节点上运行所述负载均衡器以及第一虚拟路由器,所述第一虚拟路由器上配置有所述负载均衡器的网关地址以及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的网关地址,
所述负载均衡器,具体用于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到所述第一虚拟路由器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地址为所述负载均衡器的网关地址;
所述第一虚拟路由器,用于接收所述访问请求,将所述访问请求从第二端口发出,所述第二端口的地址为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的网关地址。
进一步的,所述目的服务节点上运行有第二虚拟路由器,所述第二虚拟路由器上配置有所述客户端的网关地址以及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的网关地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48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