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共享设备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95586.9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2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胡二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碧耕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13/02 | 分类号: | G07F13/02;G07F13/10;A47J31/52;G16Y10/35;G16Y20/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龙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联网 共享 设备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共享设备管理系统,涉及共享设备管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共享设备、智能终端和云端服务器;共享设备通过网络与云端服务器进行数据连接;智能终端上装载有APP、且智能终端通过APP与云端服务器进行数据连接;共享设备上设置有用于APP扫码识别的二维码一。本发明过APP登录用户年龄和性别,以及通过天气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共享饮水机附近的天气状况;通过大数据综合分析判断该扫码用户的饮水量,从而提供合适容积的水杯并定量出水,有利于节约环境,减少水杯原材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共享设备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共享设备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共享经济这一新的经济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壮大,出现了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新型产品,人们只需很低的价格就可以获得优质的服务,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共享模式仍不断向新的领域快速发展。
水是人体构成的基本元素,如果运动量较大,需摄入的水分也要相应增加。因此饮水需求是人重要的基本需求。尤其是对于在外出行和进行户外活动的人们,饮水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在西方发达国家人群比较集中的公共场所,一般设置有喷泉式饮水设施,即公共直饮水机,可为人们提供免费饮用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国内某些城市也开始陆续在公共场所设置了公共直饮水机。该种饮水机结构较为简单,主要有以下部分构成:按压式水龙头,落水盆,进水水源(可连接达到饮用标准的水源,如果直接连接自来水源,需加装净化装置)。当人们饮水时,可直接用手按压水龙头,饮用水即从水龙头以弧线形射出,无需使用水杯。但其存在的缺点是:人们在饮水时,需按压水龙头并弯腰低头用嘴接水,饮用不方便,且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以及容易被滥用,如沦为洗手台等。
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7663516U,一种共享饮水机,包括箱体以及设于箱体内的供水装置、水杯存储装置、水杯输送机构和控制装置,箱体的前端设有岀杯口;供水装置包括净化器和储水箱,水杯存储装置包括环形支架、多个储杯筒和驱动件,水杯输送机构包括水杯吸取机构和水杯夹持机构,控制装置分别与出水控制器、驱动件、水杯吸取机构和水杯夹持机构电性连接以控制出水控制器、驱动件、水杯吸取机构和水杯夹持机构工作;其通过控制供水装置下方的多个出水管的出水状态对用户进行供水,各出水管的出水量分别由设置在各出水管上的出水控制器进行控制;使用过程存在用户无法判断自己所需饮水量,同时该饮水机只提供一种型号的水杯;由于不同容积的水杯的造材量不同;存在可能需要很少饮用水时而分发一个较大体积的水杯,造成原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共享设备管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共享设备管理系统,包括共享设备、智能终端和云端服务器;所述共享设备通过网络与云端服务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智能终端上装载有APP、且智能终端通过APP与云端服务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共享设备上设置有用于APP扫码识别的二维码一。
进一步地,所述共享设备为一共享饮水机,所述共享饮水机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供水机构、至少一组水杯存取装置和控制器;所述水杯的外侧底部设置有一二维码二;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一用于扫描二维码二的扫描装置;
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供水机构和水杯存取装置;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网络与云端服务器进行数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碧耕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碧耕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55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