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高温调堵组合物、耐高温调堵剂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95670.0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8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包术成;王若浩;魏振国;方舒;崔晓鹏;王胜任;贾喻博;蒲星耀;孙璐;杨维丽;黄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 |
主分类号: | C09K8/514 | 分类号: | C09K8/514;C09K8/9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云飞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高温 组合 调堵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调堵组合物、耐高温调堵剂,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高温调堵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植物纤维颗粒30%~50%、G级油井水泥40%~60%和钠膨润土10%~20%。植物纤维颗粒密度小,悬浮性能好,具有吸水膨胀和填充孔隙的作用,G级油井水泥有利于提高孔隙喉道封堵强度,钠膨润土具有吸水膨胀性,良好的增稠和悬浮性能,能够起填充孔隙和悬浮作用,特定用量的植物纤维颗粒、G级油井水泥和钠膨润土混合后具有吸水膨胀倍数大,良好的悬浮性能和封堵性能,耐高温调堵组合物与水混合后能较好地填充亏空地层、封堵高渗层,提高稠油中后期开发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调堵组合物、耐高温调堵剂,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稠油蒸汽开采过程中,经多轮次吞吐后,由于油层亏空、汽窜、边水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常规蒸汽吞吐采收率低,如油层亏空可能造成蒸汽外溢不能形成完全独立的封闭体系。一般认为,常规蒸汽吞吐采收率只有20%。为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油层动用程度,需要在注入蒸汽前,注入耐高温调堵剂,封堵孔隙吼道,进而封堵汽窜通道,抑制边水影响,避免蒸汽外溢,以达到提高蒸汽波及体积的目的。近年来,高温颗粒堵剂现场应用措施操作成本居高不下,措施效益差。
通过目前调剖技术、工艺参数优化降低调剖封窜措施操作成本的空间不大。统计2015-2017年河南稠油油田10个汽窜区域亏空严重油井93井次,平均单井亏空6936m3,平均单井产油0.5t,生产效果差,目前油层亏空还没有有效的治理手段。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5399907A)公开了一种含油污泥凝胶颗粒调剖剂及其制备方法,各组分的质量浓度分别为:植物秸秆5%-10%,含油污泥浆体15%-30%,聚合单体15%-32%,引发剂0.03%-0.15%、交联剂0.08%-0.15%,其余为水。含油污泥凝胶颗粒调剖剂,由植物秸秆、含油污泥浆体、聚合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和水混合而成。将特殊处理过的植物秸秆添加到含油污泥浆体中制得包裹有植物秸秆的含油污泥调剖剂内核,再将上述内核填充到化学合成的凝胶中成为植物秸秆增强凝胶颗粒调剖剂,该调剖剂通过调节植物秸秆的添加比例从而调节调剖剂的密度和强度,在降低颗粒调剖剂密度的同时,可保证调剖剂具有较高的强度,吸水可达4.8-9.5倍、膨胀时间为5-28天,具有良好的膨胀能力和延迟膨胀性能,可实现油藏深部放置及有效封堵。然而该调剖剂不耐高温,无法在稠油热采井上应用,不适合稠油热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调堵组合物,该组合物耐高温,与水混合后得到的耐高温调堵剂封堵效果好。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调堵剂,该耐高温调堵剂耐350℃高温,封堵效果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高温调堵组合物,所述耐高温调堵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植物纤维颗粒30%~50%、G级油井水泥40%~60%和钠膨润土10%~20%。
本发明的耐高温调堵组合物的组分简单,组分间协同作用显著,植物纤维颗粒密度小,悬浮性能好,具有吸水膨胀和填充孔隙的作用,G级油井水泥有利于提高孔隙喉道封堵强度,钠膨润土具有吸水膨胀,良好的增稠和悬浮性能,能够起填充孔隙和悬浮作用,植物纤维颗粒30wt%~50wt%、G级油井水泥40wt%~60wt%和钠膨润土10wt%~20wt%混合后具有吸水膨胀倍数大,良好的悬浮性能和封堵性能,耐高温调堵组合物与水混合后能较好地填充亏空地层、封堵高渗层,提高稠油中后期开发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植物纤维颗粒、G级油井水泥和钠膨润土的协同作用效果,进一步提高吸水膨胀性、悬浮性和封堵性,优选地,所述耐高温调堵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植物纤维颗粒40%、G级油井水泥40%和钠膨润土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56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