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度畸变发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95939.5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3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骏;李磊;周燊;朱玲;唐方明;王国文;胡萍;石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4H3/04 | 分类号: | F24H3/04;F24H9/18;F24H9/20;F02C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王辉;阚梓瑄 |
地址: | 412002 湖南省株***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 畸变 发生器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温度畸变发生器,属于叶轮机械技术领域。该温度畸变发生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多个电加热管,所述多个电加热管设置于所述筒体内,所述多个电加热管沿所述筒体的内周壁周向分布。本公开含有电加热管的温度畸变发生器无需引入外部气流,更无需组织燃烧,因此,结构更为简单、成本更加低廉且安全性更高。此外,本公开提供的温度畸变发生器的电加热管数量为多个,多个电加热管可分别进行独立控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按照需求,可以使得部分数量的电加热管持续加热,并对流经该部分区域的气体加热,而其他区域的气体未被加热,由此形成一周向不均匀的温度畸变场,满足发动机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叶轮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度畸变发生器。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的气动稳定性是评估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指标,其要求发动机除了具备关键设计状态的优越性能以外,在整个飞行包线内均能抵御降稳因素的干扰,保证足够的可用稳定裕度。除压力畸变和旋流畸变外,发动机抗温度畸变的能力也同样决定了飞机的飞行性能以及任务能力,而在发动机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完全避免进气温度畸变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发动机研制和测试阶段,必须设计相应的满足温度畸变指数要求的畸变发生器,以开展温度畸变试验,进而确定发动机进口温度畸变的临界参数和评定防喘系统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目前,已有的温度畸变发生器主要分为外部热气导入式和嵌入燃烧式两种。热气导入式的温度畸变发生器通常在航空发动机气流通道外部,利用加热、燃烧以及换热等方式产生高温气体,然后利用布置的管路将该热气导入发动机通道,最终在发动机气动交界面形成所需要的温度畸变流场,这种发生器将引入外部气流,从而会使发动机进口流量测量变得更复杂,同时,由于外部气流与主气流的掺混情况十分复杂,引气管路、入射角度及引气流量等参数的设计均变得十分复杂。嵌入燃烧式的温度畸变发生器通常在航空发动机气流通道内部,设置微型燃烧腔,将燃料导入后通过控制微型燃烧腔的燃烧状态实现局部气流加温,从而形成所需要的温度畸变流场,但由于微型燃烧腔位于发动机气流通道内部,对温度畸变参数的准确模拟需要独立控制每一个燃烧腔的供油和火焰稳定,结构复杂,控制难度大,另外,大多数此类发生器采用氢作为燃料,安全隐患大。
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度畸变发生器,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安全系数高且操控更容易。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温度畸变发生器,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
多个电加热管,所述多个电加热管设置于所述筒体内,所述多个电加热管沿所述筒体的内周壁周向分布。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温度畸变发生器还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多个所述电加热管之间,用于固定多个所述电加热管。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管包括加热管本体和连接于所述加热管本体两端的电输入件,所述中空结构形成容置腔,所述加热管本体包括中间作用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中间作用段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中间作用段的一端密封穿过所述筒体筒壁并朝所述筒体外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中间作用段的另一端密封穿过所述筒体筒壁并朝所述筒体外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均与所述电输入件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作用段为弯曲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59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