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痰液吸收器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96668.5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7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谢丹;司海龙;郭琴;吴添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九得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17 | 代理人: | 高璇 |
地址: | 430071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的痰液吸收器及系统,包括吸痰管体,吸痰管体的一端端部设有吸痰口吸痰管体的另一端连接有负压接头;吸痰管体的中部设置有单向阀体,单向阀体的一侧设置有与负压接头连接的出液管,单向阀体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吸痰口连接的进液管;出液管和进液管的连通处设置有橡胶垫片,橡胶垫片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单向阀体上设置有压盖,压盖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二通孔,压盖的底部与橡胶垫片抵触连接;按压第二通孔后,吸痰管体在负压机的作用下,形成负压空间,顶开设置在出液管和进液管的连通处的橡胶垫片,使痰液从进液管流向出液管;本发明具有使用方便,单手操作就能控制吸痰启停操作的有益效果,适用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痰液吸收器及系统。
背景技术
痰是喉以下呼吸道病理或生理分泌物,对于长期卧床的重症病人来说,大部分病人都需要在气管中插入管道,当病人喉咙有痰无法咳出时,可使用带有负压吸痰仪器的吸附管插入管道内,进行吸痰,以保持呼吸顺畅。
现有的吸痰管包括:吸痰管体,吸痰管体一端设有吸痰孔,吸痰管体另一端设有负压接头,负压接头与负压源连接;使用时,将吸痰管带有吸痰孔的一端插入到患者的气管中,然后吸痰管体的另一端连接负压源,通过负压源提供负压,使气管中的痰液经吸痰孔、吸痰管体吸出;但此结构存在以下弊端:
第一,负压源的启动机构一般是指在负压机上,吸痰管体插入患者体内后,护理人员需一手手持吸痰管体,一手启动负压源,因视线的移动,容易造成吸痰管体的位置偏移,使用不便,且无法将痰液吸尽,造成患者痛苦;
第二,吸痰结束后,由于痰液吸痰管体内的积压,导致其内部不易清理,重复使用时需要更换吸痰管体,尤其是同一患者进行多次吸痰操作过程,因频繁更换吸痰管体,造成浪费,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单手操作就能控制吸痰启停操作的痰液吸收器及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痰液吸收器,包括吸痰管体,所述吸痰管体的一端端部设有吸痰口,所述吸痰管体的另一端连接有负压接头,所述的负压接头通过连接管与负压机相连,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支管,所述支管连接有集痰器;所述吸痰管体的中部设置有单向阀体,所述单向阀体的一侧设置有与负压接头连接的出液管,所述单向阀体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吸痰口连接的进液管;所述出液管和进液管的连通处设置有橡胶垫片,所述橡胶垫片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单向阀体上设置有压盖,所述压盖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压盖的底部与橡胶垫片抵触连接;按压第二通孔后,吸痰管体在负压机的作用下,形成负压空间,顶开设置在出液管和进液管的连通处的橡胶垫片,使痰液从进液管流向出液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垂直面上错开分布。
优选地,还包括:插管,所述插管的一端嵌入吸痰口,另一端伸出。
优选地,所述吸痰管体上一体成型设置有挂钩。
优选地,所述单向阀体为透明材质的壳体构成。
优选地,所述插管为弹性硅胶软管。
痰液吸收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吸痰器,以及清洗瓶,所述清洗瓶包括:存储有清洗液的瓶体,所述瓶体的瓶口处设置有瓶盖,所述瓶盖上设置有清洗管,所述清洗管与瓶盖连通,所述清洗管的下端部连接有伸入瓶体底部的软管;清洗时,所述吸痰管体设置有吸痰口的一端插入清洗管中,按压第二通孔,使清洗液由瓶体通过吸痰管体吸入集痰器中。
优选地,所述瓶体和瓶盖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未经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66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