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结构无线充电盘金属检测探头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96938.2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9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于春来;胡远婷;盛玉和;王晓林;孙清民;马晶妍;王栾兰;杜丽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3/08 | 分类号: | G01V3/08;H02J50/60;H02J50/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利明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无线 充电 金属 检测 探头 | ||
一种磁结构无线充电盘金属检测探头,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盘异物检测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无线充电中线圈间的异物检测方法对高精度的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准确性要求较高,并容易造成误判的问题。本发明的C板相对竖直设置,A板固定在C板的顶端;B板通过D板固定在C板之间;多个磁芯采用交错布置的方式分别固定在B板的两侧,多个磁芯的磁路开放表面竖直向下,B板的底端边缘、多个磁芯的底端边缘以及两块C板的底端边缘处于同一平面上;电路板用于检测多个磁芯中的磁场,并在任何一个磁芯的磁场发生变化时发出告警提示;多个探头本体以单排的形式固定,两个滚轮设置在单排多个探头本体的两端。有益效果为对充电盘上存在金属异物检测的灵敏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盘异物检测技术。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中线圈间的异物检测和消除,是无线电能传输实际应用中重要的技术性难题之一;一方面,异物造成耦合空间介质的分布和参数的变化,造成系统工作点的改变,降低了系统传输功率和效率;另一方面,金属异物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会产生涡流电流,在降低了系统效率的同时还会引起局部的过热,甚至引发火灾,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上述问题在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应用场景下,更加重要和突出,因此考虑到系统工作的安全稳定性,对无线充电中线圈间的异物检测十分必要。
当前对于异物的检测主要基于检测异物引起的电路参数改变的方法;即利用金属物体会对线圈的外电路参数改变的原理,通过检测线圈的电压、电流进而分析其品质因数、损耗、自谐振频率等特征量,从而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又提出采用特殊的线圈结构或者附加检测线圈,利用电信号的对比和处理进一步提高异物的判断精度。但是,这些方法在结构上要依托较高精度的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对测量的准确性要求较高;并且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导致电路参数测量误差造成误判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无线充电中线圈间的异物检测方法对高精度的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准确性要求较高,并容易造成误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磁结构无线充电盘金属检测探头。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磁结构无线充电盘金属检测探头,该检测探头包括多个探头本体和两个滚轮;
探头本体包括A板、B板、两块C板、D板、多个磁芯和电路板;
两块C板相对平行且竖直设置,A板固定在两块C板的顶端,两块C板的底端为该探头本体的开口端;B板通过D板竖直固定在两块C板之间,并且B板与C板平行;多个磁芯采用交错布置的方式分别固定在B板的两侧,并且多个磁芯的磁路开放表面分别竖直向下,B板的底端边缘、多个磁芯的底端边缘以及两块C板的底端边缘处于同一平面上;
电路板设置在A板与两块C板构成的空间内,其用于检测多个磁芯中的磁场,并在任何一个磁芯的磁场发生变化时发出告警提示;
所述多个探头本体沿B板的延伸方向,并以单排的形式固定在一起,两个滚轮分别以转动连接的方式设置在单排多个探头本体的两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磁结构无线充电盘金属检测探头在充电盘上移动,扫描充电盘的表面时,探头本体的开口端竖直向下,保证磁芯的磁路开放表面与充电盘的表面相对,当充电盘的表面存在金属异物时,磁芯中的磁场会发生变化,该磁场变化被电路板接收并发出告警提示,发现异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磁芯构建出磁场,实现对金属异物的检测,磁芯的磁场分布均匀,能够提高金属异物检测的灵敏度,并且减少体积,不会产生误判,同时该金属检测探头通过扫描方式进行检测,此种扫描方式可以与异物清理装置相结合,实现异物检测和清理的同时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磁结构无线充电盘金属检测探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8为充电盘,9为金属异物;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探头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探头本体的仰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69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