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A柱下内板夹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97040.7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5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延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元创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425000 湖南省永***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柱下内板 夹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A柱下内板夹具,所述汽车A柱下内板夹具包括一工作平台及固定于所述工作平台上的多个夹持单元,所述多个夹持单元对应汽车A柱下内板形状相对设置,包括双夹夹持单元,所述双夹夹持单元包括底座、固定台、二手柄组件及二夹持组件,所述固定台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二夹持组件分别转动连接所述二夹持组件,通过所述二手柄组件作用带动所述二夹持组件夹紧待焊接工件。本发明的汽车A柱下内板夹具,通过手柄组件作用带动夹持单元夹紧待焊接工件再焊接,提高焊接加工效率,实现了快速、高精度焊接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A柱下内板夹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需要对汽车零部件进行焊接组装,而汽车零部件属于高精度产品,高精度的焊接产品一般都是小批量生产,不仅需要快速地出样品、出产品,而且形状尺寸也频繁变化,因此加工该类产品的特点之一就是高效化生产。
现有的汽车制造焊接夹具一般结构较复杂,制造成本较高,且定位精度不高,无法满足快速、高精度焊接生产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A柱下内板夹具,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定位精度高,且能满足快速、高精度焊接生产,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A柱下内板夹具,包括一工作平台及固定于所述工作平台上的多个夹持单元,所述多个夹持单元对应汽车A柱下内板形状相对设置,包括双夹夹持单元,所述双夹夹持单元包括底座、固定台、二手柄组件及二夹持组件,所述固定台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二夹持组件分别转动连接所述二夹持组件,通过所述二手柄组件作用带动所述二夹持组件夹紧待焊接工件,所述二夹持组件包括竖直夹持组件及横向夹持组件,所述二手柄组件包括竖直调整手柄及横向调整手柄,所述竖直夹持组件与所述竖直调整手柄铰接,所述横向夹持组件与所述横向调整手柄铰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汽车A柱下内板夹具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竖直调整手柄包括手柄一、连接件一、固定板一及过渡板一,所述手柄一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一与所述竖直夹持组件铰接连接,所述手柄一中间部分与所述固定板一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一固定于所述固定台,所述过渡板一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件一及所述固定板一连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汽车A柱下内板夹具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竖直夹持组件包括上夹具件及下夹具件,所述下夹具件固定于所述固定台,所述上夹具件与所述连接件一连接,所述上夹具件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在本发明提供的汽车A柱下内板夹具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横向调整手柄包括手柄二、连接件二、固定板二及过渡板二,所述手柄二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二与所述横向夹持组件铰接连接,所述手柄二中间部分与所述固定板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二固定于所述固定台,所述过渡板二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件二及所述固定板二连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汽车A柱下内板夹具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夹持组件包括固定夹具件及横向移动夹具件,所述固定夹具件固定于所述固定台,所述横向移动夹具件与所述连接件二连接,所述横向移动夹具件可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在本发明提供的汽车A柱下内板夹具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单元还包括短形单夹夹持单元及长形单夹夹持单元,所述短形单夹夹持单元及所述长形单夹夹持单元对应汽车A柱下内板形状相对设置。
本发明的汽车A柱下内板夹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采用通过所述二手柄组件带动所述二夹持组件夹紧待焊接工件再焊接,提高焊接加工效率,实现了快速、高精度焊接生产,且所述汽车A 柱下内板夹具可以反复使用,提高了使用者的熟练程度、加工效率和工件质量,具有经济性、灵活性、精确性和焊接质量稳定、耐用性等特点,在焊接高精度产品时能得到广泛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元创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元创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70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