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扭转件的压涨复合内高压成形装置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97068.0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2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叶鑫宇;张海英;王春鸽;张池;罗开臣;于艳东;林立;丁玥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1D26/033 | 分类号: | B21D26/033;B21D26/047;B21D3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中致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22 | 代理人: | 张圆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扭转 复合 高压 成形 装置 工艺 | ||
1.一种扭转件的压涨复合内高压成形的工艺,包括上模板(5)和下模板(6),所述扭转件(7)包括截面呈“口”字型的中心、设在中心两端的侧向特征部(7.3)和正向特征部(7.2)、以及设在侧向特征部(7.3)和正向特征部(7.2)外端的端部特征部(7.1),所述侧向特征部(7.3)和正向特征部(7.2)的截面呈朝向扭转件(7)的中心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的“凹”字型,且所述侧向特征部(7.3)和正向特征部(7.2)的设置方向错开90°设置,所述端部特征部(7.1)的截面呈 “凹”字型且与侧向特征部(7.3)和正向特征部(7.2)外端的截面形状一致,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模组(1)以及浮动设置的第二模组(2)、第三模组(3),所述第三模组(3)、第二模组(2)、第一模组(1)依次合模以构成模腔,且所述模腔与扭转件(7)的轮廓一致,
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制备预弯管,弯曲直管得到与扭转件(7)轴线相近的预弯管;
步骤S2:预弯管的管端与第三模组(3)下部配合,此时第三模组(3)上部保持浮动状态;
步骤S3:驱动装置驱动上模板(5)下压,第三模组(3)下部逐渐合模从而抱紧预弯管,完成预弯管的定位;
步骤S4:继续驱动上模下压,第三模组(3)下部和预弯管被压至合模位置,此时第三模组(3)上部保持浮动状态;
步骤S5:继续驱动上模下压,第三模组(3)逐渐到达合模状态,扭转件(7)的端部特征部(7.1)成形,同时,第二模组(2)被压缩并与预弯管缓慢接触,开始成形扭转件(7)的正向特征部(7.2);
步骤S6:在上模整体下压过程中,第一模组(1)逐渐合模并成形扭转件(7)的侧向特征部(7.3);
步骤S7:在第一模组(1)、第二模组(2)和第三模组(3)完全合模后,对成形件快速充液和密封,成形件一端引入高压介质进行涨形,使成形件与模具贴模并最终成形,且成形件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切割部(8)、位于第一切割部(8)两端的扭转部和位于扭转部外端的第二切割部(9);
步骤S8:高压介质退出,上模回位,取出成形件,切割第一切割部(8)和第二切割部(9)得到两个扭转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转件的压涨复合内高压成形的工艺采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组(1)包括固定上模(1.1)和固定设置在固定上模(1.1)两侧的两个上模挡块(1.2)、固定下模(1.4)和滑动的设于固定下模(1.4)两侧的两个侧成形块(1.3),在步骤S6中:所述上模挡块(1.2)逐渐下压并驱动两个侧成形块(1.3)相互靠拢,且所述侧成形块(1.3)与固定上模(1.1)和固定下模(1.4)配合以构成扭转件(7)的侧向特征部(7.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扭转件的压涨复合内高压成形的工艺采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组(2)包括浮动设置在上模板上的第二上浮动块(2.2),所述第二上浮动块(2.2)凸出于固定上模(1.1)表面,在步骤S5中:所述第二上浮动块(2.2)与固定下模(1.4)配合以构成扭转件(7)的正向特征部(7.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扭转件的压涨复合内高压成形的工艺采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模组(3)包括浮动设置在上模板(5)上的两个第一上浮动块(3.1)和浮动设置在下模板(6)上的两个下浮动块(3.2),所述第一上浮动块(3.1)和下浮动块(3.2)上设有定位槽(3.3),在步骤S2-S4中:所述预弯管的管端与定位槽(3.3)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扭转件的压涨复合内高压成形的工艺采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浮动块(3.1)伸出于第二上浮动块(2.2)的表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扭转件的压涨复合内高压成形的工艺采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浮动块(3.1)伸出于固定上模(1.1)表面的长度大于下浮动块(3.2)伸出于固定下模(1.4)表面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未经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706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