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收缩预制构件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99032.6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8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邵强;顾本庆;钟开红;罗辉;唐孟雄;胡贺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8F283/06;C08F222/02;C08F222/38;C08F4/4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吴泽燊;卢颂昇 |
地址: | 51044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缩 预制构件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收缩预制构件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该抗收缩预制构件混凝土,由质量份数440‑480份水泥,660‑760份河砂,1000‑1200份石子,130‑165份水,5‑10份聚羧酸减水剂,0.5‑1.5份调节剂原料制备而成。该抗收缩预制构件混凝土具有敏感性低、早期强度高,硬化后结构更致密、无明显气泡、光泽度优,有效抵抗粘土造成的失水收缩开裂,在预制构件生产中有较大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收缩预制构件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以预制混凝土构件为主要受力构件,经装配/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因此,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品质直接影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在预制混凝土的生产工艺中,要求凝结时间短、拆模时间快、早期强度高。但是,现有技术的预制构件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存以下问题:1、优质砂石骨料资源锐减,骨料含泥量变化巨大,导致混凝土粘度、坍落度损失不可控,影响产品质量稳定性;2、构件使用环境干燥,虽然拆模时间短、早期强度高,但后期容易出现干燥收缩开裂,严重影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3、为了加快拆模速率,一般混凝土采用大水泥用量、小坍落度(160-180mm)的工艺,导致混凝土粘度大、坍落度损失大,构件表观多孔、水纹、光泽度差。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的处理方法主要有:1、根据原材料变化,调整混凝土用减水剂的配方满足工作性要求,如保坍剂、减缩剂、早强剂、消泡剂等。但该方法多数为靶向性方案,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可以解决即时问题,但操作频率高、后期波动更大。2、加强施工环节控制。通过加快作业速率减少坍落度损失的影响;通过变换模板、脱模剂种类和机械振捣方式弥补混凝土流动性缺失,增加气泡排放,减少水纹和气孔的产生;通过提高后期构件养护条件和频率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以上方法不仅耗费人力与资源,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抗收缩预制构件混凝土,采用该混凝土,具有敏感性低、早期强度高,硬化后结构更致密、无明显气泡、光泽度优的优点,能够有效抵抗粘土造成的失水收缩开裂,在预制构件混凝土中有较大应用前景。
一种抗收缩预制构件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所述抗收缩聚羧酸减水剂由以下摩尔比的原料制备而成:
所述三聚氰胺丙烯酸酯由以下摩尔比的原料制备而成:
三聚氰胺 1-2
丙烯酰氯 1-3.5
三乙胺 0.005-0.05。
上述抗收缩预制构件混凝土中,通过聚羧酸减水剂和调节剂之间的配合,一方面聚羧酸减水剂中引入降黏增柔组分三聚氰胺丙烯酸酯,在提高混凝土流动性的同时减少振捣时漏浆、浮浆的现象,既利于气泡排放又降低气孔与水纹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采用引气型有机盐类替代传统皂苷类、聚醚类引气剂与消泡剂的复合调节剂,在保证混凝土和易性基本上填充粘土组分的孔洞,降低后期混凝土的干燥收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烯丙基聚氧乙烯醚的数均分子量为800-2000,优选1000-2000。将烯丙基聚氧乙烯醚的分子量限定在此范围内,具有降低混凝土浆体粘性的优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聚羧酸减水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将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与三聚氰胺丙烯酸酯混合,升温至70±10℃,投入过硫酸铵,同时滴加马来酸3.0±0.5h与亚硫酸氢钠溶液3.5±0.5h,滴加完毕,保温1.5±0.5h,随后用氢氧化钠中和,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90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