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含氢气乏汽余热回收循环再利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99096.6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1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庆;姚佐胜;杜松松;谢甦;周志祥;樊赐贵;胡仁均;胡扬波;赵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瑞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1/00 | 分类号: | F28C1/00;F28F25/00;B01D50/00;B01D53/76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4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氢气 余热 回收 循环 再利用 装置 | ||
1.一种对含氢气乏汽余热回收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氧化桶(1)、降温塔(2)、增湿塔(3)以及蒸汽压缩机(4),所述氧化桶(1)的尾气出气口通过循环利用管道(5)连接至降温塔(2)的下端部的进气口,且循环利用管道(5)上设有尾气风机(6),所述降温塔(2)的顶部设有排气口,所述降温塔(2)底端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一(7)输送至增湿塔(3)内,所述增湿塔(3)和降温塔(2)的结构相同,其分别包括有塔体(8),所述塔体(8)的底端部为降温水盛放区,所述降温水盛放区上方的塔体侧壁上设有进气口(9),所述进气口(9)的上方依次设有填料区(10)和喷淋区(11),且管道一(7)的出水端与增湿塔(3)的喷淋区(11)的喷淋管道连接,所述增湿塔(3)底端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二(12)与降温塔(2)的喷淋区的喷淋管道连接,所述增湿塔(3)的排气口通过管道三(13)连接至蒸汽压缩机(4)的进气口,所述蒸汽压缩机(4)的出气口通过管道四(15)连接至氧化桶(1)的进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含氢气乏汽余热回收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桶(1)包括有桶体(1-1),所述桶体(1-1)的上端部设有端盖(1-2),所述端盖将桶体密封,所述端盖(1-2)上设有尾气出口,所述桶体(1-1)的底端设有气罩(1-3),所述气罩(1-3)上分布有间隔设置的出气孔,所述气罩(1-3)与桶体(1-1)的底端面之间构成集气腔,所述进气管与集气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含氢气乏汽余热回收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湿塔(3)和降温塔(2)的填料区包括有设置在塔体内壁上的下填料过滤板(16)和上填料过滤板(17),所述上、下填料过滤板(17、16)之间为填料层(18),所述填料层(18)内填充的物料包括有活性炭吸附颗粒,所述上、下填料过滤板(17、16)上分布有间隔设置的导流孔(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含氢气乏汽余热回收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层内还填充有与活性炭颗粒混合的空心球(23),所述空心球(23)采用XG-KXQ型除氯除氧高吸附性空心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含氢气乏汽余热回收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温塔(2)底端的进气口处安装有倾斜向下设置的导流板(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含氢气乏汽余热回收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一(7)上安装有第一输送泵(20),所述管道二(12)上安装有第二输送泵(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含氢气乏汽余热回收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利用管道(5)、管道一(7)、管道二(12)以及管道四(15)上分别安装有控制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含氢气乏汽余热回收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利用管道(5)、管道一(7)、管道二(12)、管道三(13)以及管道四(15)外分别缠绕有辅助保温的保温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瑞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铜陵瑞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909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于更换线缆的VR眼镜
- 下一篇:一种650V高压VDMOS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