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粘连医用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99579.6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6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曹立亭;鲁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7/00 | 分类号: | B29D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姚宇吉 |
地址: | 31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连 医用 聚氨酯 泡沫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能满足力学性能的要求,又可解决聚氨酯泡沫碎屑残留在患者伤口上问题的防粘连医用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包括混合、浇注、在基材上发泡与后处理,在发泡步骤前,在离型纸上涂覆柔性薄膜并半切打孔,然后再进行发泡步骤。本发明改进的聚氨酯泡沫,表面覆有打孔的聚氨酯薄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品的抗拉强度;表面打孔聚氨酯薄膜的设置使得产品的柔性增大,使敷料更贴合于身体部位的运动;表面打孔聚氨酯薄膜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原来不覆打孔膜的泡沫在吸收渗液后湿强度差泡沫破碎粘连在伤口上的风险;表面打孔聚氨酯薄膜的设置使得病人在使用敷料时不粘连皮肤,减少患者痛苦及医护人员的护理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既能满足力学性能的要求,又可解决聚氨酯泡沫碎屑残留在患者伤口上问题的防粘连医用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是身体表面包在肌肉外面的组织,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覆盖全身,它使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免受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微生物性的侵袭。常见的皮肤损伤有烧伤、创伤、日晒伤、冻伤、褥疮等,当皮肤受到这些伤害时会使病人遭受痛苦直到皮肤愈合。
传统敷料如纱布、棉花等易滋生细菌,创面渗出液易与干燥真皮组织一起形成痂皮,妨碍上皮化;同时创面易与敷料粘连,换药揭起时引起疼痛,带来二次创伤。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对医用敷料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敷料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各种新型敷料不断出现。
医用聚氨酯泡沫主要用于医用泡沫敷料、软聚硅酮敷料等功能性敷料的敷芯用于吸收渗液,具有较好的液体吸收性能,及良好的缓冲效果。目前脂肪族体系的聚氨酯泡沫普遍力学性能较差,湿强度差,且由于聚氨酯泡沫的孔隙结构在应用于临床时,肉芽组织会长到聚氨酯泡沫的孔隙间,严重者在揭除聚氨酯泡沫敷料产品时导致泡沫碎屑残留在患者伤口上,增加护理难度。
在目前的医用聚氨酯泡沫的制备过程中上下两面均为离型纸,中间为制作聚氨酯泡沫的预聚体、发泡剂、表面活性剂等的混合料,见图1。
这种结构制作的泡沫在剥离掉离型纸后,用作泡沫敷料、软聚硅酮等敷料的敷芯(见图2),由于其表面的孔隙结构在应用于临床时,肉芽组织会长到聚氨酯泡沫的孔隙间,严重者在揭除聚氨酯泡沫敷料产品时导致泡沫碎屑残留在患者伤口上,增加护理难度。而且脂肪族体系的泡沫很难通过配方的改善增加聚氨酯泡沫的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既能满足力学性能的要求,又可解决聚氨酯泡沫碎屑残留在患者伤口上问题的防粘连医用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粘连医用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包括混合、浇注、在基材上发泡与后处理,所述的基材是在离型纸上涂覆柔性薄膜或使柔性薄膜与离型纸进行复合并半切打孔,然后在打孔膜上使用混合后的原料进行浇注、发泡步骤。
作为优选,所述柔性薄膜为聚氨酯薄膜或PE薄膜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柔性薄膜为聚氨酯薄膜。
作为优选,所述柔性薄膜的厚度为15-25μm。
作为优选,半切打孔的孔径为0.5-2mm,孔径间隙为1-4mm。
作为优选,半切打孔的孔径为1-1.5mm,孔径间隙为2-3mm.
作为优选,所述涂覆的面为基材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涂覆的面为基材的上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涂覆的面为基材的下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95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