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铁旋测线圈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99677.X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58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发明(设计)人: | 闫逸花;王茂成;刘卧龙;吕伟;王忠明;杨业;廖树清;王迪;王敏文;王百川;赵铭彤;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核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3/046 | 分类号: | G01N23/046;G01B15/00;G01B15/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唐沛 |
地址: | 71002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铁 线圈 检测 方法 | ||
1.一种磁铁旋测线圈检测方法,其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1:图像扫描
步骤1.1:根据待测旋测线圈长度,将待测旋测线圈分为N段扫描区,N≥2;
步骤1.2:将待测旋测线圈通过三爪卡盘竖直固定于旋转平台上,待测旋测线圈一侧放置X射线源,相应的另一侧放置探测器;
步骤1.3:开启X射线源,设定X射线源的管电压和管电流,以及物距和焦距,自动校正平板探测器,自动校正包括偏置校正和增益校正;
步骤1.4:开启旋转平台,使待测旋测线圈旋转一周,完成待测旋测线圈的第一段扫描区投影数据采集;
步骤1.5:同步调节射线源和探测器自上而下移动到下一段扫描区,使待测旋测线圈一周,完成待测旋测线圈的第二段扫描区投影数据采集;
步骤1.6:重复执行步骤1.5,直至完成待测旋测线圈的第N-1段扫描区投影数据采集;
步骤1.7:将步骤1.6采集到的投影数据进行滤波反投影重建,获得待测旋测线圈的前N-1段三维CT体数据;
步骤1.8:将待测旋测线圈上下颠倒装卡,对被三爪卡盘遮挡的待测旋测线圈第N段进行扫描,完成待测旋测线圈第N段扫描区投影数据采集;
步骤1.9:通过对步骤1.7和步骤1.8的数据进行拟合、对齐和融,生成扫描总图像;所述扫描总图像中包括背景图像、待测旋测线圈图像以及比例尺图像,且扫描总图像中待测旋测线圈为水平方向放置;
步骤2:数据处理
步骤2.1:利用Matlab中double函数获取总图像强度信息I1,利用size函数获取总图像的宽w和高h;
步骤2.2:提取比例尺图像,计算得到每像素之间间隔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系数r;
步骤2.3:提取待测旋测线圈图像;
在位于总图像中心线上下对称的h/2±R位置范围内,提取出待测旋测线圈图像,其中,R代表旋转线圈在待测旋测线圈图像中的半径;
步骤2.4:利用size函数计算得到待测旋测线圈图像的宽w1和高h1,利用函数linspace和比例系数r,计算得到该图像的实际长x和宽y,并利用x和y将待测旋测线圈图像的像素坐标二维化,得到待测旋测线圈图像像素位置矩阵[xx,yy];
步骤2.5:在待测旋测线圈的图像内绘制待测旋测线圈两端轴承的中心连线:
步骤2.5.1:计算待测旋测线圈的两端轴承坐标均值:
在位于待测旋测线圈图像的水平方向两侧,且亮度高于设定值Lum01的两个区域内,筛选得到两个二值图像,分别记为Ileft和Iright,利用find函数筛选得到两端轴承像素区所在位置,代入像素位置矩阵[xx,yy],并利用均值函数得到两端轴承区坐标均值,分别记为[xleft,yleft]以及[xright,yright];其中,55Lum0165;
步骤2.5.2:根据两端轴承区坐标均值[xleft,yleft]以及[xright,yright],绘图得到两端轴承的中心连线[x,y],利用polyfit函数得到最小二乘拟合系数为p0;
步骤2.6:在待测旋测线圈图像内确定待测旋测线圈中平面直线:在位于待测旋测线圈图像的水平方向的中间位置,且亮度高于设定值Lum02的区域内,筛选得到一个二值图像,记为Iline,利用find函数筛选得到中平面线圈像素区所在位置,代入像素位置矩阵[xx,yy],并利用均值函数得到线圈区坐标矩阵[xline,yline];其中,75Lum0185;
利用polyfit函数得到最小二乘拟合系数为p1,利用polyval函数得到中平面直线[x1,y1];
步骤2.7:计算待测旋测线圈两端轴承的中心连线和中平面直线之间的偏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核技术研究院,未经西北核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967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纺纱并条故障检测系统
- 下一篇:风管、进排风结构及整体式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