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光解的尼龙薄膜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0413.1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9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严钧;刘晓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运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8L23/06;C08L67/04;C08K13/06;C08K9/04;C08K3/36;C08K5/39;C08K5/45;C08K5/13;C08K5/5399;C08K5/07;C08K5/098;C08J5/18 |
代理公司: | 苏州企知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20 | 代理人: | 陈超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解 尼龙 薄膜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光解的尼龙薄膜,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材料组分:50‑60份的尼龙6、20‑25份的聚乙烯、10‑15份的聚乳酸、2‑3份的光降解剂、1‑2份的光稳定剂、2‑5份的络合剂、2‑4份纳米二氧化硅、0.5‑1份的开口剂、2‑3份的硅烷偶联剂、以及2‑4份的增塑剂。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将尼龙6与聚乳酸相结合,并配合光降解剂和光稳定剂等配方,能够使得尼龙薄膜的光和生物的双重降解功能,大大缩短尼龙薄膜的降解时间,且能够降解的更加彻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提高了尼龙薄膜表面的爽滑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光解的尼龙薄膜。
背景技术
聚酰胺(Polyamide,PA)俗称尼龙,以其优异的物理性能而被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中,而现有的尼龙薄膜由于其难降解的特性,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光解的尼龙薄膜,具有可有效降解、减少环境污染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光解的尼龙薄膜,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材料组分:50-60份的尼龙6、20-25份的聚乙烯、10-15份的聚乳酸、2-3份的光降解剂、1-2份的光稳定剂、2-5份的络合剂、2-4份纳米二氧化硅、0.5-1份的开口剂、2-3份的硅烷偶联剂、以及2-4份的增塑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光降解剂选自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铁、二苯甲酮、乙酰基丙酮钴、新癸酸锆、邻苯二甲酸氢铈、硬脂酸铈、硬脂酸铁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光稳定剂为重量比1:0.03-0.06:0.2-0.4的2-甲氧基-5-[2-(3,4,5-三甲氧基苯基)乙基]苯酚、叠氮磷酸二苯酯、2-(2-硝基苯胺基)-3-氰基-5-甲基噻吩混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络合剂选自二氯化钙和氯化锂中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经表面改性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得到,表面改性剂为钛酸酯偶联剂或复合铝钛酸酯偶联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开口剂选自滑石粉、高岭土、二氧化硅、硅藻土、云母、碳酸钙、磷酸氢钙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混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硅烷偶联剂选自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增塑剂选自邻苯二甲酸脂类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混合物。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可光解的尼龙薄膜,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材料组分:50-60份的尼龙6、20-25份的聚乙烯、10-15份的聚乳酸、2-3份的光降解剂、1-2份的光稳定剂、2-5份的络合剂、2-4份纳米二氧化硅、0.5-1份的开口剂、2-3份的硅烷偶联剂、以及2-4份的增塑剂。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将尼龙6与聚乳酸相结合,并配合光降解剂和光稳定剂等配方,能够使得尼龙薄膜的光和生物的双重降解功能,大大缩短尼龙薄膜的降解时间,且能够降解的更加彻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提高了尼龙薄膜表面的爽滑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运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运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04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