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信息融合焊缝缺陷探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0592.9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1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朱清;王纪章;朱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弘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01N29/04;G01N29/06;G01B11/00;G01B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创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8 | 代理人: | 陈雅洁 |
地址: | 212003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息 融合 焊缝 缺陷 探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信息融合焊缝缺陷探测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红外热成像检测模块、超声检测模块、可见光检测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图像匹配模块及可视化显示模块;通过融合可见光、红外热成像和超声波探测技术,实现对焊缝的表面和内部缺陷的的探测,以提高焊缝探测的准确性;本发明利用超声波阵列探测和红外热成像探测分别探测焊缝的内部缺陷信息,以实现焊缝内部缺陷的三维可视化成像,为焊缝质量评价和焊接工艺的提升和改进提供依据;红外热成像检测模块中的超声波热激励装置和超声检测模块中的超声波发生装置选用双频超声波发生装置,根据各自模块所需要的超声波频率产生并发出相应的超声波,实现了超声波检测和红外热成像检测的同步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焊缝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信息融合焊缝缺陷探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焊接技术作为现代机械制造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过程中。在焊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人为或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焊接方向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焊偏状况;在焊接过程中,焊接参数的改变将直接影响焊缝形状的改变,进而产生焊接缺陷,严重影响焊接质量。在航空航天、核电、化学工业容器、高铁制造、汽车轮船等重要行业的焊接中,除了内部检测要求外,还需要进行严格的焊缝外观形状和表面缺陷检测。焊缝的质量检测主要包括:焊缝外观形状和表面缺陷检测、焊缝内部缺陷检测、焊缝各种性能检测。对于焊缝外观形状和表面缺陷检测可采用可见光视觉检测方法进行焊缝的表面质量检测,而焊缝内部缺陷的检测主要采用X射线、超声波探伤、磁通检测、红外热成像等无损检测方法实现。X射线方法应采用辐射方式检测,需要采用防辐射装置来避免辐射危险,导致其安全性低的同时成本较高;磁通检测虽然不及硬射线对人体危害较大,但是它的电磁污染大,对周边设备和环境都存在一定的影响;超声波探伤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速度快的优点,但在检测时需要超声耦合剂,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很高,同时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较大,对于大规模的结构件焊接实现较困难。可见光视觉检测方法可以检测焊缝是否漏焊、是否焊偏、焊缝的大小和形状是否符合要求,从总体上评估焊接质量。而新出现的红外测温技术是一种新的非接触式在线检测方式,具有测量速度快、范围宽、灵敏度高,对被测温度场无干扰等优势,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结构状态在线实时检验工具,检测可靠性较高。
为了全面准确的探测焊缝的表面和内部缺陷,通过融合可见光、红外和超声检测方法,实现焊缝表面和内部的全息三维成像检测,对于提高焊缝质量检测准确性和改善焊机工作参数具有重大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构建一种多信息融合焊缝缺陷探测系统及方法。其目标是充分融合可见光、红外热成像和超声阵列探测的优势,实现焊缝表面和内部的三维全息探测,为焊缝质量评价和焊接工艺的提升和改进提供依据,具体发明内容包括:
一种多信息融合焊缝缺陷探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红外热成像检测模块、超声检测模块、可见光检测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图像匹配模块及可视化显示模块;其中,红外热成像检测模块、超声检测模块、可见光检测模块分别与信息处理模块信号连接以获取焊缝的对应信息,图像匹配模块分别与信息处理模块及可视化显示模块信号连接,以将获取到的焊缝各对应数据匹配并最终形成三维成像显示于可视化显示模块中;
所述红外热成像检测模块获取焊缝的内部及表面信息;
所述超声检测模块获取焊缝的内部信息;
所述可见光检测模块获取焊缝的表面信息;
所述信息处理模块根据三种检测模块获取的焊缝信息,提取有关焊缝的对应信息;
所述图像匹配模块实现红外热成像检测模块与超声检测模块之间、以及红外热成像检测模块与可见光检测模块之间的图像匹配;
所述可视化显示模块中形成焊缝表面的三维图像及焊缝内部的三维图像并向用户进行可视化显示,以为焊缝的缺陷识别和诊断提供依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弘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弘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05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