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水田多行除草松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0828.9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4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田亮;曹成茂;李琼;王成武;米占喜;缪保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49/02 | 分类号: | A01B49/02;A01B39/08;A01B39/10;A01B39/18;A01B39/22;A01B39/20 |
代理公司: | 合肥鼎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2 | 代理人: | 叶丹 |
地址: | 230036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水田 除草 松土 装置 | ||
1.一种新型水田多行除草松土装置,包括有机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行间除草组件(2)、株间除草组件(3)、限深防缠组件(4)、覆土刮泥组件(5)、除草调节组件(6)和辅助行走组件(7);
所述行间除草组件(2)安装在机架(1)的下方,用于除去行间杂草并疏松水田土壤;所述株间除草组件(3)安装在机架(1)的后方,用于除去株间杂草;所述限深防缠组件(4)安装在机架(1)的前方,用于增强除草装置与水田的接触面积,避免除草装置陷入泥土中,以及防止田间杂草缠住除草组件(2);所述覆土刮泥组件(5)安装在机架(1)的后方,用于刮平除草作业后扰动的水田土壤;所述除草调节组件(6)安装在机架(1)和行间除草组件(2)上,调节机具入土深度;所述辅助行走组件(7)位于机架(1)的两侧,除草装置非工作状态时辅助其行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田多行除草松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间除草组件(2)包括行间除草方轴(21)、除草轮(22),所述除草轮(22)包括有侧板(221)、耙齿(222)、轴套(223)和耙齿安装座(224),所述行间除草方轴(21)与除草调节组件(6)连接,带动除草轮(22)转动;
所述除草轮(22)通过轴套(223)套在行间除草方轴(21)上,所述侧板(221)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六个耙齿安装座(224),所述耙齿(222)固定在耙齿安装座(224)上,相邻耙齿安装座(223)上的耙齿(222)错位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田多行除草松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株间除草组件(3)包括株间除草轴(31)和株间除草单体(32),所述株间除草单体(32)包括弹齿(321)、弹齿固定板一(322)、弹齿固定板二(323)、弹齿固定板三(324)、摆动座左(325)、转动座(326)和摆动座右(327);
所述株间除草轴(31)与机架(1)连接,所述摆动座左(325)、转动座(326)、摆动座右(327)套在株间除草轴(31)上,所述转动座(326)位于摆动座左(325)和摆动座右(327)之间,所述株间除草轴(31)带动转动座(326)转动,所述转动座(326)带动摆动座左(325)和摆动座右(327)往复左右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田多行除草松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间除草组件(2)与株间除草组件(3)均设置为六组,六组协同工作,可同时除去六行杂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田多行除草松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深防缠组件(4)包括限深浮板(41)、防缠弯刀(42)、固定架(43)和限深架(44),所述固定架(43)与机架(1)连接,所述限深浮板(41)固定在限深架(44)上,所述限深浮板(41)底面积大,前端成锐角,与水田泥土接触面积大,限制除草装置陷入泥土中,所述防缠弯刀(42)安装在固定架(43)前方,将水田中可能存在的较大杂草弹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田多行除草松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刮泥组件(5)包括覆土刮泥板(51)、支撑板(52)、连接杆(53)和加强角板(54),所述连接杆(53)与机架(1)连接,所述覆土刮泥组件(5)安装在行间除草组件(2)后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水田多行除草松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刮泥板(51)后端向下弯曲且带有均匀分布的锯齿,前端向上弯曲,所述除草轮(22)作业后水田土壤向上隆起,所述覆土刮泥板(51)将泥土刮平,保持水田土壤平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田多行除草松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草调节组件(6)包括深度调节杆(61)、转速调节杆(62)、调节表盘(63)、提升板(64)、拉升杆(65)、调节板一(66)、调节板二(67)、调节板三(68)、固定座(69)和调位板(6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082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