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筋续接套筒旋拧管钳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1215.7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7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倪文;韩敏慧;韩志嵘;粱玉岭;杨兴龙;张利森;夏五四;周俊勇;杨再华;刘志强;杨正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南方工程有限公司;贵州创新综合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B25B13/50;B25B23/00;E04C5/16 |
代理公司: | 贵阳春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09 | 代理人: | 杨云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套筒 旋拧管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续接套筒旋拧管钳,旨在提供一种可实现两段钢筋网笼连接的钢筋续接工具。包括动力源、齿轮减速器和旋转夹头;齿轮减速器(1)由安装于齿轮箱中的主动齿轮(1‑1)、两个惰轮(1‑2)以及开口齿轮(1‑3)构成,齿轮箱上有带豁口(1‑6)的定位圆孔(1‑7),开口齿轮(1‑3)通过其上的两凸台(1‑5)对应定位于两圆孔(1‑7)中;旋转夹头(5)由设有楔形槽(5‑3)的C字形夹头体(5‑5)、位于楔形槽(5‑3)内并安装在保持架上的滚柱(5‑2)构成,保持架由固定在夹头体(5‑5)两端面的C形板(5‑1)构成,滚柱(5‑2)的芯轴伸入对应的导向槽(5‑4)中,旋转夹头(5)固定在开口齿轮(1‑3)上;动力源(3)与主动齿轮(1‑1)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钳,尤其涉及一种钢筋续接套筒旋拧管钳,属于钢筋续接工具。
背景技术
利用续接套筒实现两段钢筋对接是继绑扎工艺、焊接工艺之后的钢筋连接新工艺,具有接头强度高、连接速度快、节省钢材等诸多优点而被建筑施工行业广泛采用。目前通常采用扳手或普通管钳等手动工具来旋拧续接套筒或钢筋,使两段钢筋旋入该续接套筒内实现对接。该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为此,“CN208960871U”、“CN210189680U”分别公开了两种不同结构的便携式螺纹钢快速连接装置;虽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钢筋续接效率,但上述专利只能实现两根水平钢筋的续接,对于两段竖直钢筋网笼对接(下段钢筋网笼预埋于混领土中,上段钢筋网笼通过吊装机械竖立在下段钢筋网笼的上方)则不适用,因此还需沿用手工旋拧方式。然而,由于网笼的钢筋密度大,扳手回转角度小,不仅效率低、体力消耗大,而且对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要求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两段钢筋网笼对接的钢筋续接套筒拧紧管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由动力源驱动的齿轮减速器、与该齿轮减速器连接的旋转夹头,其中:
齿轮减速器由安装于齿轮箱中的主动齿轮、与该主动齿轮啮合的两个惰轮、与所述两惰轮啮合的开口齿轮构成,该开口齿轮的两端面有呈C字形的凸台,两凸台的外圆柱面与开口齿轮的轴线同轴,且两凸台外圆柱面的直径小于开口齿轮的直径;所述齿轮箱由箱体和箱盖对合固定而成,在箱体和箱盖的对应位置均开设带有豁口的定位圆孔,两定位圆孔与对应凸台的外圆柱面相适配;旋转夹头由轴孔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楔形槽的C字形夹头体、位于楔形槽内并安装在保持架上呈“中”字形结构的滚柱构成,各楔形槽以所述轴孔为中心均匀分布;所述保持架由分别固定在夹头体两端面的C形板构成,两C形板上有与楔形槽位置和方向对应的导向槽,滚柱两端的芯轴分别伸入对应的导向槽中,旋转夹头固定在开口齿轮的端面、并与两凸台的外圆柱面同轴;动力源固定在箱体上并与主动齿轮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夹头体的开口宽度大于钢筋的直径、但均小于续接套筒的外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夹头体上方的C形板的轴孔直径大于钢筋的直径、但小于续接套筒的外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齿轮箱上固定有手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滚柱的表面分布有防滑纹。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因此具有以下优点:
1)以电机或气动马达为动力、通过齿轮减速器带动旋转夹头转动,因此可实现续接套筒快速夹紧和旋拧,既可克服手工旋拧续接套筒操作空间小、劳动强度大等诸多缺陷,又能提高作业效率、保证施工质量;
2)由于旋转夹头、齿轮减速器等部件上均设置进料豁口,因此装夹和松开工件(续接套筒)方便快捷、提高了作业效率;
3)由于滚柱可在楔形槽中沿导向槽来回移动,因此能够实现自动夹紧或快速松开工件。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南方工程有限公司;贵州创新综合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南方工程有限公司;贵州创新综合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12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投影装置
- 下一篇:基于双刮刀技术的二维分子晶体的图案化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