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旋给料机和螺杆加热输送式热化学储能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1300.3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2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贾维;杜海兵;孟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3/24 | 分类号: | B65G33/24;B65G33/26;B65G33/32;B65G33/34;B65G47/18;B65G65/32;B65G69/20;F28D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11665 | 代理人: | 高晓丽 |
地址: | 10003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螺杆 加热输送 热化学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一种螺旋给料机和螺杆加热输送式热化学储能系统,涉及热化学领域。该螺旋给料机包括头节、中间节、尾节,中间节的腔体内设置有螺旋输送杆,中间节的腔体内还设置有电加热装置;尾节设置有固体出料口和出气口。螺杆加热输送式热化学储能系统包括如上的螺旋给料机,还包括干罐、湿罐、冷凝器、喷淋装置和换热管;湿罐的底部出料口与螺旋给料机的进料口连通;螺旋给料机的固体出料口与干罐的进料口连通;螺旋给料机的出气口与冷凝器的进气口连通,冷凝器的出液口与喷淋装置的进液口连通,喷淋装置的喷头伸入湿罐内;干罐的底部出料口与湿罐的进料口连通;换热管的换热部分放置于湿罐内。本申请的系统设备体积更小,储能密度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化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旋给料机和螺杆加热 输送式热化学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调节灵活性欠缺、电网调度运行方式较为僵化等 现实造成了系统难以完全适应新形势要求,部分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弃风、 弃光和弃水问题,区域用电用热矛盾突出。为实现我国提出的2020年、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15%、20%的目标,保障电力安全供应和民 生用热需求,需着力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及运行效率,从负荷侧、电 源侧、电网测多措并举,重点增强系统灵活性、适应性,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推进绿色发展。由于可再生能源普遍存在时间周期性波动,这就为 电网调度、用户灵活用能造成了影响,而热储存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在发电高峰期将电能储存,满足全天或全年用能的需求。
据热量储存原理的不同,可将储能系统分为显热、潜热和热化学储热3 种类型。显热储能技术的发展最为成熟,在中温储能领域,以熔融盐相变 储能、熔融盐及无机材料复合相变储能的研究最为广泛。
显热储热常用的储热介质有水、油、高温熔盐以及高温混凝土等。相 对于潜热储热和化学储热,显热储热的储热密度小,需要较大规模的储热 装置。
潜热储热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物质的相变,目前主要是采用固-液转 变。伴随着传热设计和介质选择更加困难的问题,并且低温盐的经验表明, 在一定的冷冻-融化循环后,材料的性能会逐渐衰退。
化学储热是基于可逆的热化学反应,通过化学键的断裂重组实现能量 的存储和释放,在吸热反应阶段,热量被储存起来,然后在放热反应过程 中被释放出来。相比于前两者,具有更大的储能密度(约为显热储能的10 倍及潜热储能的5倍)和更广的储能温度范围,且能量损失小,可实现能 量的季节性存储而不需要特殊的绝热措施。
显热储能密度低,整体设备体积较大;潜热材料循环性能衰减,不可 长时间储能,应用时间为仅为小时级别。因此,热化学储能是当前最具潜 力的热能储存方式。作为其中的氢氧化物体系,由于材料廉价易得、反应 过程无污染、较高反应焓、输出温度可调,具有良好前景。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旋给料机和螺杆加热输送式热化学储能 系统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给料机,以实现一种设备体积更小, 储能更高的热化学储能系统。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旋给料机,包括头节、中间 节、尾节,所述中间节的腔体内设置有螺旋输送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 间节的腔体内还设置有电加热装置;
所述尾节设置有固体出料口和出气口。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螺旋给料机,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节包括筒状的外壳,所述电加热 装置安装在所述外壳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多块金属电加热板, 多块所述金属电加热板贴附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13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热保温型皮革涂饰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通风柜区域感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