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锅炉用回水分布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1649.7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0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汪青;汪巳博;王嘉驿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市富源化工厂 |
主分类号: | F24H9/00 | 分类号: | F24H9/00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华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2207 | 代理人: | 马巍 |
地址: | 132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回水 分布 | ||
锅炉用回水分布机,安装在锅炉内部,使回水吸收炉内烟气余热降低尾烟温度,其包括锅炉的回水管和烟气管,锅炉内装有内管,内管的上管口与烟气管的下管口套接,内管上套外管,内、外管之间设有水套层,外管的上管口与内管的上管口密封连接,外管的下管口与内管的下管口密封连接,所述的内管其管壁上沿周密布设有多个第一水雾喷孔,外管沿周均布设有多根横管,各横管一端与所述的水套层相连通,各横管中下部的管壁上设有密布的第二水雾喷孔,所述的回水管其出水口与水套层相连通,使用该分布机在锅炉内进行气液热交换,其换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用装置,具体是一种锅炉用回水分布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供热设备中应用大多是铁管加热技术,水火交融的气液热交换方案方兴末艾,其技术手段大多采取S形走向的漏板进行淋水,水顺着漏板上的遍布的水孔向下流淌,形成帘状的淋水区,由于水是靠自重下落,所以虽然淋水区能覆盖大部分的炉内面积,但淋水区内部之间水流和水流之间的缝隙较大,烟气可以顺着该缝隙一路攀升到烟气管排出,气液热交换的效率较低,并且,开放式的漏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烟气中的杂质会将部分的水孔堵塞,导致喷淋不均,效能下降,还容易导致其局部过热和火桶变形及被腐蚀的技术问题,所以现有的漏板式水火交融气液热交换的技术其使用寿命不高、维护频繁,现有应用漏板式气液热交换装置的锅炉烟气管内排放的尾烟余温较高,需要增加附属设备进行二次降温和余温回收,增加了使用成本和锅炉占地面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锅炉用回水分布机,该分布机可代替漏板喷淋装置进行气液热交换,其换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锅炉用回水分布机,包括锅炉的回水管和烟气管,其特征在于:锅炉内装有内管,内管的上管口与烟气管的下管口套接,内管上套外管,内、外管之间设有水套层,外管的上管口与内管的上管口密封连接,外管的下管口与内管的下管口密封连接,所述的内管其管壁上沿周密布设有多个第一水雾喷孔,外管沿周均布设有多根横管,各横管一端与所述的水套层相连通,各横管中下部的管壁上设有密布的第二水雾喷孔,所述的回水管其出水口与水套层相连通。
所述的内管的上管口与烟气管的下管口之间设有过烟空隙。
所述的各横管其外端的管壁与锅炉内壁之间设有间隙。
各第一水雾喷孔沿内管的管壁环形阵列布置构成喷水环带,所述的喷水环带是多条,相邻喷水环带之间设有隔离带。
各横管的外围套有环形管,各横管的外端与该环形管相连通,环形管中下部的管壁上设有密布的第三水雾喷孔。
所述的环形管上设有第一回水歧管,第一回水歧管的出水端与环形管连通,第一回水歧管的进水端与回水管连通。
多个横管的外端通过一根桥接管相连通,该桥接管中下部的管壁上设有密布的第三水雾喷孔。
所述的桥接管上设有第二回水歧管,第二回水歧管的出水端与桥接管连通,第二回水歧管的进水端与回水管连通。
相邻或相隔的两横管之间设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两端与对应的两横管内部连通,连接管中下部的管壁上设有密布的第四水雾喷孔。
所述的连接管上设有第三回水歧管,第三回水歧管的出水端与连接管连通,第三回水歧管的进水端与回水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市富源化工厂,未经吉林市富源化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16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