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供暖再生无霜热泵一体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2222.9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5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韩崇;江辉民;陈传宝;倪龙;姚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五洲制冷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30/06 | 分类号: | F25B30/06;F25B30/02;F25D21/04;F24D15/04;F25B41/06;F25B13/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暖 再生 无霜热泵 一体机 | ||
1.一种供暖再生无霜热泵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侧溶液除湿模块(1)、冷冻再生模块(2)、溶液换热模块(3)、空气源热泵(4)以及冷凝余热模块(5),
所述空气侧溶液除湿模块(1)结构为,溶液进口(11)与溶液槽(15)连接,所述溶液槽(15)底部连接有第一喷淋管(16),所述第一喷淋管(16)下方设有第一板式换热器(17),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17)与第一喷淋管(16)外部罩设有外壳一,所述外壳一底部与溶液出口(12)连接,所述溶液出口(12)与预冷溶液进口(32)连接,且二者之间设有溶液泵(19)和第一电磁阀(110),第一板式换热器(17)一端连接工质出口(14)另一端连接工质进口(13);
所述溶液换热模块(3)结构为,所述预冷溶液进口(32)通过三通分别与预冷溶液出口(33)和预热溶液出口(31)连接,所述预冷溶液出口(33)与预冷溶液进口(32)之间设有第五电磁阀(37),所述预热溶液出口(31)与溶液进口(11)连接,且预热溶液出口(31)与预冷溶液进口(32)之间设有第六电磁阀(38),预冷溶液出口(33)与进溶液口(21)连接,预热溶液进口(34)与预热溶液出口(31)连接,且二者之间设置有单向阀(36),所述单向阀(36)与预热溶液进口(34)之间的管线和所述第五电磁阀(37)与预冷溶液出口(33)之间的管线配合构成溶液换热器(35);
所述冷冻再生模块(2)结构为,所述进溶液口(21)与稀溶液箱(25)连接,所述稀溶液箱(25)底部连接有第二喷淋管(26),所述第二喷淋管(26)下方设有第二板式换热器(27),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27)与第二喷淋管(26)外部罩设有外壳二,所述外壳二底部与再生溶液箱(210)连接,且二者之间设有第二电磁阀(29),所述再生溶液箱(210)底部与出溶液口(22)连接,所述出溶液口(22)与预热溶液进口(34)连接,且二者之间设置有第四电磁阀(212)和再生溶液泵(213),第二板式换热器(27)一端连接出工质口(23)另一端连接进工质口(24);
所述冷凝余热模块(5)结构为,所述出工质口(23)与所述进工质口(24)之间设有第二四通换向阀(54)和第二节流阀(56),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54)的另两个端口之间设有第二压缩机(55),用户侧回水口(51)与用户侧出水口(52)连接,所述用户侧出水口(52)的供水端管线和第二四通换向阀(54)与所述第二节流阀(56)之间的管线配合构成冷凝余热换热器(53);
所述空气源热泵(4)结构为,所述工质出口(14)与所述工质进口(13)之间设有第一四通换向阀(43)和第一节流阀(41),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43)的另两个端口之间设有第一压缩机(42),用户侧回水口(51)与用户侧出水口(52)之间的管线和第一四通换向阀(43)与所述第一节流阀(41)之间的管线配合构成用户侧换热器(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暖再生无霜热泵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一侧向相邻设有轴流风机(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暖再生无霜热泵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溶液箱(210)一侧向连接有补液罐(28),且二者之间设有第三电磁阀(2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五洲制冷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南京五洲制冷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222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