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壳扣式锂离子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2381.9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2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邓亚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紫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2/06;H01M2/08;H01M2/30;H01M2/34;H01M10/0525;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盛洪 |
地址: | 405400 重庆市开***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壳扣式 锂离子电池 | ||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金属壳扣式锂离子电池,包括金属壳体,装设在金属壳体内部的电芯,装设在金属壳体外侧的端子,装设在金属壳体与端子之间并分别与金属壳体和端子绝缘密封的绝缘件,所述电芯上设置有与金属壳体电连接的并具有正极性或负极性的至少一个第一极耳,所述电芯上还设置有与端子电连接的并具有负极性或正极性的至少一个第二极耳,所述金属壳体和端子分别通过热合或粘合的方式与绝缘件密封连接,本发明以金属壳体作为其中一极性,以端子作为另一极性,纵观电芯的轴向和径向,电池结构占有空间较小,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密封可靠性高和能量密度高的优点,满足高效的生产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壳扣式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电池厂家在制作薄形金属壳锂二次电池时,电芯外侧的外壳采用圆形金属壳,其结构分为三层:内壳体、外壳体以及密封圈,因此现有技术中的锂离子电池在径向上占用较多空间体积,导致电池产品不能充分利用直径方向的空间,因此存在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的技术问题,其中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的密封采用R角密封技术,其之间依靠压缩塑料密封圈实现密封。然而现有技术手段对R角的测量不是很精准,因此不能完全保证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的良好密封性,存在产品可靠性低、合格率低的技术问题。另外,采用钢壳的内壳体和外壳体分别作为正负极,电池产品很容易出现短路的问题。
为改善上述技术问题,近年来也有开发出新的结构,即采用目前动力铝壳电池的相近结构,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池产品,其采用单层金属外壳83做负极,金属外壳83一侧设置另一极性的铝帽81,金属外壳83和铝帽81之间的绝缘处理方式为铆接的结构,该铆接结构最大的不足是电芯轴向的一侧共有五层结构:即铝帽81、第一绝缘层82、金属外壳83、第二绝缘层84以及铆钉85,五层的结构占用空间太大,通常要到1mm以上,因此电池产品不能充分利用轴向的空间,存在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可靠性高和能量密度高的金属壳扣式锂离子电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壳扣式锂离子电池,包括金属壳体,装设在金属壳体内部的电芯,装设在金属壳体外侧的端子,装设在金属壳体与端子之间并分别与金属壳体和端子绝缘密封的绝缘件,所述电芯上设置有与金属壳体电连接的并具有正极性或负极性的至少一个第一极耳,所述电芯上也设置有与端子电连接的并具有负极性或正极性的至少一个第二极耳,所述金属壳体的极性与端子的极性相反,所述金属壳体和端子分别通过热合或粘合的方式与绝缘件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金属壳体与绝缘件相接触的端面、所述端子与绝缘件相接触的端面均作金属钝化或络合的表面处理。
优选的,所述第二极耳与金属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
优选的,所述第二极耳朝向金属壳体的部分端面设置有第二绝缘层。
优选的,所述金属壳体包括金属外壳,以及设置在金属外壳一侧与金属外壳密封连接的盖板,所述电芯装设在金属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一极耳与金属外壳或盖板电连接,所述端子设置在盖板或金属外壳的外侧并通过绝缘件与盖板或金属外壳绝缘密封。
优选的,所述金属外壳、盖板或端子的内侧或外侧端面设置有用于泄掉内部过高气压的安全阀。
优选的,所述金属外壳或盖板上开有注液孔,所述金属外壳或盖板的外侧装设有用于密封所述注液孔的盖片。
优选的,所述盖片的内侧或外侧设置有用于泄掉内部过高气压的安全阀。
优选的,所述安全阀为具有排气泄压功能的安全排气线。
优选的,所述绝缘件为PP、PE、PEEK、PFA、尼龙或环氧树脂的非金属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紫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紫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23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