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路电压测量方法、开路电压测量装置以及记录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3365.1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1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井本淳一;阪田隆司;吉冈康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G01R31/367;G01R31/388;G01R31/39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高迪 |
地址: | 美国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路 电压 测量方法 测量 装置 以及 记录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开路电压测量方法、开路电压测量装置以及记录介质。本发明的开路电压测量方法,检测二次电池与充电器的连接;在检测到连接的情况下,判断二次电池的状态是否处于稳定;在判断二次电池的状态处于稳定的情况下,测量作为二次电池充电前的开路电压的第一开路电压;向充电器指示开始二次电池的充电;检测二次电池的充电的结束;在检测到二次电池的充电的结束的情况下,判断二次电池的状态是否处于稳定;在判断二次电池的状态处于稳定的情况下,测量作为二次电池充电后的开路电压的第二开路电压;通知用户二次电池的充电的结束。根据该构成,可以在不给用户带来心理负担的情况下正确地测量开路电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二次电池的开路电压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的普以及,正确地求出二次电池的寿命的需求越来越高,开发了各种技术。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9-24371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技术,通过向已学习过的神经网络输入作为判断对象的二次电池的开路电压等参数,判断所述二次电池在使用时的寿命。在该文献中,测量在多个使用经过时刻的学习用二次电池的开路电压等参数,并求出学习用二次电池在各使用时刻的寿命,通过将在各使用经过时刻的参数以及寿命输入到神经网络,让神经网络进行学习。
然而,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9-243716号公报中,对作为判断对象的二次电池的开路电压进行测量,但是,为了测量开路电压,需要使作为判断对象的二次电池的状态保持稳定。为此,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9-243716号公报中,为了测量作为判断对象的二次电池的开路电压,需要让用户等待在放电结束之后再开始充电,在充电结束之后再使用二次电池。其结果,需要对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9-243716号公报公开的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改善,以便在不给用户带来心理负担的情况下测量作为判断对象的二次电池的开路电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给用户带来心理负担的情况下测量二次电池的开路电压的技术。
本发明涉及的开路电压测量方法,是测量二次电池的开路电压的开路电压测量装置的开路电压测量方法,a)检测所述二次电池与充电器的连接;b)在检测到所述连接的情况下,判断所述二次电池的状态是否处于稳定;c)在判断所述二次电池的状态处于稳定的情况下,测量作为所述二次电池充电前的开路电压的第一开路电压;d)向所述充电器指示开始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e)检测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的结束;f)在检测到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的结束的情况下,判断所述二次电池的状态是否处于稳定;g)在判断所述二次电池的状态处于稳定的情况下,测量作为所述二次电池充电后的开路电压的第二开路电压;h)通知用户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的结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开路电压测量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池组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充电器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服务器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开路电压测量装置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6是接着图5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可否执行图6的OCV获取模式的判断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日志数据库的数据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获得本发明的经过)
本发明的发明人正在研究开发计算二次电池的充电状态(SOC︰state of charge)以及劣化状态(SOH︰state of health)等,进行以得到的值作为正确数据的机器学习,预测二次电池的各种状态的机器学习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未经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33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