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测控站/测量船的上行频率扫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03427.9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37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黄磊;陈少伍;徐得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1部队 |
主分类号: | G01R23/02 | 分类号: | G01R2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王晓娜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测控 测量 上行 频率 扫描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航天器测控相关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测控站/测量船的上行频率扫描方法。该方法包括:扫描原点由0重新设置为‑Fd+Ferr,扫描范围为[‑|Fl|‑Fd,‑Fd+2Ferr+|Fl|],扫描速率k,扫描方向为负方向起扫,其中,Ferr=|Fde|+|Fte|+|Fse|,Fd为目标航天器入站时的多普勒计算值,Fde为多普勒预报精度,Fte为弹道/轨道不确定性,Fse为探测器应答机静态频率不确定性,Fl为应答机锁相环滞后特性。使用本发明上行频率扫描方法后,可以更快地完成测控站(测量船)与航天器的双捕过程,从而确保关键弧段的应急测控发令需求,提高任务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天器测控相关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测控站/测量船的上行频率扫描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测控站(测量船)在对航天器进行上行频率扫描捕获的过程中,均采用对称三角波,或对称三角波加尾段平滑的扫频方式,分别如图1、图2所示。图1中,扫描范围[-M,+M],扫描速率k,负向或正向起扫,扫描周期T,N=T/4。图2中,扫描范围[-M,+M],平滑前扫描速率k,扫描周期视平滑策略而定。
以嫦娥五号任务为例,按照探测器应答机提供的接口指标,M=460kHz,扫描速率k=15kHz/s。若在负频率范围处开始随扫,则扫描时间为T=M/k*2=62s,若在正频率范围处开始随扫,则扫描时间为T=M/k*4=123s,即按照图1方式扫描可靠完成一次双捕的时间至少是123s,若按照图2方式扫描时间会更长。然而,在任务发射段,测量船仅有5min的测控弧段,在这期间还要发送两条重要遥控指令,这就需要双捕时间压缩到1min之内(只有在双捕完成后才能开始发送遥控指令),按照传统上行频率扫描策略显然是无法满足要求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测控站/测量船的上行频率扫描方法,确保在扫描的半个周期内完成测控站(测量船)与航天器的双捕过程,满足关键弧段的应急测控发令需求,提高任务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测控站/测量船的上行频率扫描策略方法,扫描原点由0重新设置为-Fd+Ferr,扫描范围为[-|Fl|-Fd,-Fd+2Ferr+|Fl],扫描速率k,扫描方向为负方向起扫,其中,Ferr=|Fde|+|Fte|+|Fse|,Fd为目标航天器入站时的多普勒计算值,Fde为多普勒预报精度,Fte为弹道/轨道不确定性,Fse为探测器应答机静态频率不确定性,Fl为应答机锁相环滞后特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使用本发明上行频率扫描方法后,可以更快地完成测控站(测量船)与航天器的双捕过程,从而确保关键弧段的应急测控发令需求,提高任务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对称三角波上行频率扫描方式示意图;
图2为对称三角波加尾段平滑上行频率扫描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改进后的上行频率扫描策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与传统的测控站(测量船)上行频率扫描策略不同,本发明方法综合考虑星地多普勒预置量Fd、多普勒预报精度Fde、弹道/轨道不确定性Fte、探测器应答机静态频率不确定性Fse、应答机锁相环滞后特性Fl,重新设置扫描原点为-Fd+Ferr,Ferr=|Fde|+|Fte|+|Fse|,捕获范围为[-|Fl|-Fd,-Fd+2Ferr+|Fl|],确保在扫描的半个周期内完成双捕,大幅节约双捕时间,从而确保关键弧段的应急测控发令需求,提高任务可靠性。
下面本发明以测控站(船)为参考点,对目标航天器入站时的多普勒计算值记为Fd,多普勒预报精度记为Fde、弹道/轨道不确定性记为Fte、探测器应答机静态频率不确定性记为Fse、应答机锁相环滞后特性记为F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1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1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34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产品推送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低压燃气管网开放式阴极保护优化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