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型钢-钢纤维混凝土结构任意界面处相对滑移值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03637.8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03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郑惠铭;伍凯;李辉;赵吉祥;林俊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38 | 分类号: | G01N33/38;G06F30/13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华蒙 |
地址: | 21002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钢 纤维 混凝土结构 任意 界面 相对 滑移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型钢‑钢纤维混凝土结构任意界面处相对滑移值计算方法,属于结构位移计算技术领域,充分考虑了加载不同阶段对界面相对滑移值计算的影响,根据实际试验数据绘制出自由端与加载端的荷载‑位移曲线,确定相关特征点;对自由端曲线优化处理得到荷载‑相对滑移曲线,并确定任意荷载下自由端处的相对滑移值ΔSf;以自由端界面为零点,x轴正向指向加载端,确定从零点到任意界面处长度范围内混凝土的压缩变形Δc(x)和型钢的压缩变形Δs(x);根据相对滑移值计算公式确定任意界面处相对滑移值ΔS(x);根据多次试验验证其计算结果,可靠性较高,计算过程简洁,可为型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结构位移计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型钢-钢纤维混凝土结构任意界面处相对滑移值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型钢-混凝土结构是由型钢、钢筋、混凝土三种材料协调工作,基于型钢与混凝土的界面黏结,共同抵抗各种外部作用的一种高性能结构,多适用于桥梁、高层建筑、抗震要求较高的地区以及抗火要求较高的结构,虽然型钢-混凝土结构在刚度、承载性能和抗震性能等方面较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更加优异,但在实际工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梁柱和剪力墙中,以及节点处,由于型钢和钢筋笼的同时设置,都出现了两者在不同程度上的位置冲突。为了解决此问题,经常在型钢的翼缘和腹板处开洞以保证钢筋不被截断。但是这样不但增加了施工的困难,而且由于翼缘和腹板的开洞削弱了型钢的抗弯和抗剪性能,并且由于钢筋笼和型钢的同时布置,混凝土填充孔隙小,造成混凝土浇筑难度变大,容易出现混凝土浇筑不密实、质量差的现象。
型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结构,将传统的钢筋笼从型钢-混凝土结构中移除,在混凝土中添加钢纤维,并将型钢与钢纤维混凝土进行合理组合。一方面,由于钢纤维提供的桥接作用,能够有效的阻止混凝土内部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提高混凝土的韧性以及界面间的挤压作用和黏结强度。另一方面,移除钢筋笼后可以增加型钢横截面尺寸,使型钢翼缘更远离中性轴,从而更有效的利用型钢的抗弯性能,型钢腹板高度的增加也可以提高型钢的抗剪性能,不再设置钢筋笼,避免了对型钢进行开洞和采用钢筋连接器等操作,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也易于保证。
关于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相对位移的计算,国内外学者并未形成一定的在任意界面处的相对滑移值的计算方法。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型钢-钢纤维混凝土结构任意界面处相对滑移值计算方法,计算过程简洁明了,可为型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型钢-钢纤维混凝土结构任意界面处相对滑移值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实际试验数据绘制出自由端与加载端的荷载-位移曲线,确定相关特征点;
步骤二,确定型钢-钢纤维混凝土的基本参数;
步骤三,根据步骤一和步骤二确定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到黏结残余应力τr和摩擦应力τf;
步骤四,对自由端荷载-位移曲线进行优化处理确定荷载-相对滑移曲线,并确定任意荷载下自由端处的相对滑移值ΔSf;
步骤五,以自由端界面为零点,x轴正向指向加载端,通过积分确定从零点到任意界面处长度范围内混凝土的压缩变形Δc(x)和型钢压缩变形Δs(x);
步骤六,根据相对滑移值计算公式确定任意界面处相对滑移值ΔS(x)。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所述的相关特征点包括:
(1)自由端屈服荷载Py1以及对应的位移Sy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36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