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环聚合制备聚酯、聚酰胺及其共聚物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4863.8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3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唐曦;康小玲;梁勇军;郑伯川;孙文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庚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08 | 分类号: | C08G63/08;C08G63/78;C08G63/85;C08G69/14;C08G69/16;C08G69/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代玲 |
地址: | 201799 上海市青浦区沪***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环 聚合 制备 聚酯 聚酰胺 及其 共聚物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化学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开环聚合制备聚酯、聚酰胺及其共聚物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为:反应原料、催化剂和引发剂进入连续流微反应器内进行预反应,得到预聚物;预聚物进入到管道反应器内进行延时反应,得到聚合物;聚合物再与封端剂一起进入静态混合器内,进行封端反应,即可得到聚合物产品。本方法可用于聚酯和聚酰胺的开环聚合反应,具有占地面积小、传热传质速度快、便于实现连续化、无放大效应、停留时间短等优点,本方法解决了常规聚合反应过程中的传质和传热问题,经本方法所得的聚合物产品具有产品分子量高、分子量分布指数低、黄色指数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开环聚合制备聚酯、聚酰胺及其聚物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化学工业和高分子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分子已经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领域,高分子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须品。聚酯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聚合物,由于其具有良好的降解性,在环保观念不断强化的今天,倍受关注。在聚酯中,尤其以聚丙交酯(聚乳酸)、聚乙交酯(聚乙醇酸)最为突出,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异的物理性能和良好的可降解性,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聚酰胺合成是合成纤维工业的重大突破,同时也是高分子化学的一个非常重要里程碑。其最突出的优点是耐磨性高于其他所有纤维,比棉花耐磨性高10倍,比羊毛高20倍,在混纺织物中稍加入一些聚酰胺纤维,可大大提高其耐磨性;当拉伸至3-6%时,弹性回复率可达100%;能经受上万次折挠而不断裂,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此外,尼龙的聚合也是当前高分子领域的研究热点。
目前聚酯和聚酰胺的聚合通常采用反应釜或环流反应器来进行。而常规反应釜存在混合速度慢,传热面积受限,反应速度慢,放大效应显著,难以规模化等缺点。而以苏尔寿(CN201480043352.3)为代表的厂家所采用的环流反应器在预反应时,物料在反应器内连续流动,存在效率低,能耗高,设备成本高,维护费用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环聚合制备聚酯、聚酰胺及其共聚物的方法和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聚酯和聚酰胺的聚合存在混合速度慢、传热面积受限、反应速度慢、放大效应显著、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开环聚合制备聚酯、聚酰胺及其共聚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反应原料、催化剂和引发剂进入连续流微反应器内进行预反应,得到预聚物;预聚物进入到管道反应器内进行延时反应,得到聚合物;聚合物再与封端剂一起进入静态混合器内,进行封端反应,即可得到聚合物产品;所述聚合物产品选自聚酯、聚酯共聚物、聚酰胺、聚酰胺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制备聚酯和/或聚酯共聚物时,所述反应原料选自乙交酯、ε-己内酯、丙交酯、β-丁内酯、γ-丁内酯、α-当归内酯、δ-戊内酯、δ-己醇内酯、6-羟基-3,7-二甲基辛酸内酯、环十五内酯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制备聚酰胺和/或聚酰胺共聚物时,所述反应原料选自己内酰胺、丁内酰胺、戊内酰胺、庚内酰胺、辛内酰胺、壬内酰胺、癸内酰胺、十一内酰胺、十二内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催化剂选自锡类催化剂、钛类催化剂、锗类催化剂、锑类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碱金属及其氢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锡类催化剂选自辛酸亚锡、氯化亚锡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引发剂选自乙醇、1-丁胺、丁醇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乙醇的浓度为0.01-0.1wt%,所述1-丁胺的浓度为0.05-0.2wt%;更优选地,所述乙醇的浓度为0.02-0.05wt%,所述1-丁胺的浓度为0.1-0.15wt%,所述丁醇的浓度为0.01-0.2wt%。
可选地,所述封端剂为能与催化剂反应并使催化剂失活的试剂;优选地,所述封端剂选自对苯二甲酸、苯甲酸、己二酸、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丙烯酸疏水甘油酯类及其衍生物、己二胺、磷酸脂肪醇酯类、磷酸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庚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庚化工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48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