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边缘弹性接入的物联网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05340.5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4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陶静;刘世栋;张刚;刘川;陈晓露;孙钢;卜宪徳;姚继明;李伯中;张宁;黄在朝;张浩;喻强;虞跃;王玮;郭云飞;张增华;吴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38 | 分类号: | H04W4/38;H04W4/70;H04W12/08;H04W24/02;H04L6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刘静 |
地址: | 10220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边缘 弹性 接入 联网 系统 方法 | ||
1.一种边缘弹性接入的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中心、弹性接入设备及多个感知设备,所述控制中心包括多个控制模块,其中,
每个感知设备均用于获取感知数据及自身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感知能力;
弹性接入设备,用于根据预设接入策略接入指定感知设备,根据指定感知设备的感知能力,对指定感知设备的感知数据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感知数据进行边缘计算,并根据预设接入策略将边缘计算结果发送到指定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用于设定初始业务程序及应用业务程序,根据初始设定的业务程序及应用业务程序,对所述边缘计算结果进行大数据计算,得到大数据计算结果,所述大数据计算结果包括感知需求;
所述弹性接入设备对所述感知需求及边缘计算结果进行解析,生成大数据计算解析结果及边缘计算解析结果,并根据大数据计算解析结果,或边缘计算解析结果,判断所述预设接入策略是否需要修改,当所述预设接入策略需要修改时,对所述预设接入策略进行修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缘弹性接入的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当初始的业务程序及应用业务程序被修改时,所述控制模块根据修改后的业务程序及应用业务程序,对所述边缘计算结果进行大数据计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缘弹性接入的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入设备包括:
弹性接入管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接入策略接入指定感知设备,根据指定感知设备的感知能力,识别指定感知设备的数据协议类型,根据预设分类策略对指定感知设备的感知数据进行分类;
协议转换模块,用于将具有与预设边缘计算数据协议类型不同的数据协议类型的感知数据,转换为具有预设边缘计算数据协议类型的感知数据;
边缘计算模块,用于对转换后的指定感知设备的感知数据进行边缘计算,并根据预设接入策略将边缘计算结果发送到指定控制模块;对所述边缘计算结果进行解析,并根据解析结果判断所述预设接入策略是否需要修改,当所述预设接入策略需要修改时,发送修改请求到所述弹性接入管理模块;对所述感知需求进行解析,并根据解析结果判断所述预设接入策略是否需要修改,当所述预设接入策略需要修改时,发送修改请求到所述弹性接入管理模块;
所述弹性接入管理模块根据修改请求对所述预设接入策略进行修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缘弹性接入的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弹性接入设备还包括:隔离模块、通信模块、接口模块及供电模块,其中,
所述隔离模块用于隔离弹性接入管理模块与每个所述感知设备之间的数据信息,及边缘计算模块与每个所述控制模块之间的数据信息;
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所述弹性接入管理模块与所述隔离模块之间的指定数据传输,及实现所述边缘计算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之间的指定数据传输;
接口模块,包括感知设备接口及控制模块接口;
供电模块,用于为所述通信模块、弹性接入管理模块及所述边缘计算模块提供电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缘弹性接入的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用户终端及云计算中心,其中,
用户终端,用于根据获取的业务程序及应用业务程序参数,设定初始或更新业务程序及应用业务程序;
云计算中心,根据业务程序及应用业务程序,对所述边缘计算结果进行大数据计算,得到大数据计算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缘弹性接入的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感知设备的状态信息包括感知能力及感知区域,所述弹性接入管理模块根据每个感知设备不同感知区域的感知能力,将每个感知设备的感知区域划分为多个监控等级区域,并识别每个监控等级区域的感知能力,根据所述感知需求,对不同监控等级区域与感知能力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的监控等级区域与感知能力,修改预设接入策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534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脉冲发生器及植入式骶神经刺激系统
- 下一篇:提升画面均匀度的电影播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