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空气隔热层的MEMS微热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05550.4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3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杨翠;毛维;闵星;艾治州;史芝纲;王晓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12 | 分类号: | G01N27/12;H05B3/20;B81C1/00;B81B7/02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空气 隔热层 mems 微热板 及其 制作方法 | ||
1.基于空气隔热层的MEMS微热板,包括:硅衬底(1),下绝缘层(2)、上绝缘层(3)、覆盖层(4)、测试电极(5)、加热电极(6)、极板(7)、空气绝热槽(8)、加热平台(11)和悬臂(12);硅衬底(1)、下绝缘层(2)、上绝缘层(3)和覆盖层(4)自下而上分布,极板(7)位于覆盖层(4)上部的四个对角位置,加热平台(11)和悬臂(12)通过腐蚀下绝缘层(2)、上绝缘层(3)和覆盖层(4)同时形成,空气绝热槽(8)通过腐蚀硅衬底(1)形成,其特征在于:
上绝缘层(3)中间自上而下设有通孔阵列(10)和空气隔热层(9);该空气隔热层(9)为长方体空腔,其下界面与下绝缘层(2)的上界面重合,该长方体空腔在水平方向位于加热平台的区域内,其与加热平台边界的水平间距Q均相等,Q0μm;
加热电极(6)和测试电极(5)位于覆盖层(4)的上部中间同一层,且测试电极(5)被加热电极(6)所包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热板,其特征在于,加热电极(6),其采用环绕形结构,以便于对测试电极(5)实施包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热板,其特征在于,测试电极(5),其采用插指形结构,以提高测试的准确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热板,其特征在于,硅衬底(1)选取p型(100)的硅片,其厚度h为200~5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热板,其特征在于,
下绝缘层(2)的厚度td为1~5μm;
上绝缘层(3)的厚度tu为1~2.5μm;
覆盖层(4)的厚度tc为2~4μm;
空气隔热层(9)的厚度ta为0.5~2.0μm,且tatu,其中tu为上绝缘层(3)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热板,其特征在于,空气绝热槽(8)的深度g为5~100μm,其上表面在水平方向大于加热平台(11)区域,且上表面各边在水平方向与加热平台(11)边界的距离B均相等,20μm≤B≤15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热板,其特征在于,通孔阵列(10)由p行、p列大小相同的正方形通孔组成,p≥2,各正方形通孔的边长U满足0μmU1μm,相邻两正方形通孔的间距j满足0μmj10μm,最外围正方形通孔的边界与空气隔热层(9)边界的水平距离为F,且F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555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