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电池电能与海洋温差能的复合动力水下滑翔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05631.4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43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杨亚楠;王树新;王延辉;张宏伟;刘玉红;刘崇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G8/00 | 分类号: | B63G8/00;B63G8/22;B63G8/24;B63G8/39;B60L50/64;B63H21/2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子文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电池 电能 海洋 温差 复合 动力 水下 滑翔机 | ||
1.一种使用电池电能与海洋温差能的复合动力水下滑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浸水舱段(1)、前耐压舱段(2)、中耐压舱段(3)、后耐压舱段(4)、后浸水舱段(5)、换热器(6)和水平机翼(7);所述前浸水舱段(1)、前耐压舱段(2)、中耐压舱段(3)、后耐压舱段(4)、后浸水舱段(5)沿回转轴线从前向后依次固连组成复合动力水下滑翔机的主机体,换热器(6)固连在主机体的腹部正下方位置处,水平机翼(7)水平布置于后耐压舱段(4)两侧;
所述前浸水舱段(1)包括前端盖(8)、前导流罩(16)、避障声呐(17)、启动插头(20)、抽气插头(21);所述前导流罩(16)与前端盖(8)通过螺栓紧固;避障声呐(17)与主机体回转轴线呈75°夹角布置在前端盖(8)上,在复合动力水下滑翔机以25°滑翔角姿态下潜时,避障声呐(17)能够垂直于海底发射探测声波,所述前导流罩(16)上设有开孔以避免阻挡声波;启动插头(20)、抽气插头(21)均为承压防水型插头并安装在前端盖(8)外球面上;
所述前耐压舱段(2)包括前耐压筒(9)、前肋环(10)、方轴(30)、前轴承(31)、后轴承(32)、支撑圆盘(33)、前舱段拉杆(34)、电池包(35)、俯仰调节机构(36)、滚转调节机构(37)、拉线位移传感器(38)和转角传感器(39);所述支撑圆盘(33)和前肋环(10)分别设置于前耐压舱段(2)前、后两端,支撑圆盘(33)和前肋环(10)之间安装有所述前耐压筒(9);所述前轴承(31)为角接触球轴承安装在支撑圆盘(33)中心孔内,后轴承(32)为角接触球轴承安装在前肋环(10)中心孔内;所述方轴(30)的中部为方形结构,方轴(30)两端头部为圆柱状并穿入所述前轴承(31)、后轴承(32)的内圈中;方轴(30)中轴线与前耐压舱段(2)的中轴线重合,且方轴(30)内沿方轴(30)中轴线设有通孔,所述前舱段拉杆(34)在方轴(30)的通孔中贯穿布置,前舱段拉杆(34)两端分别与支撑圆盘(33)、前肋环(10)连接,实现前耐压筒(9)与前肋环(10)的紧固;所述前肋环(10)、支撑圆盘(33)预留有通孔用于减重与穿线;方轴(30)上安装有电池包(35),所述电池包(35)上安装有所述俯仰调节机构(36)和拉线位移传感器(38),所述滚转调节机构(37)与所述前肋环(10)和所述方轴(30)连接;所述转角传感器(39)安装于所述前肋环(10)上;
所述中耐压舱段(3)包括中耐压筒(11)、后肋环(12)、液压泵(40)、弹性联轴器(41)、泵电机(42)、泵架(43)、支架(44)、中舱拉杆(47)、卫星通讯模块(48)、阀体(49)、蓄能器(50)、阀块支架(53);中耐压舱段(3)的前后两端分别为前肋环(10)和所述后肋环(12),前肋环(10)和所述后肋环(12)之间安装有所述中耐压筒(11),中舱拉杆(47)贯穿中耐压筒(11),中舱拉杆(47)两端分别与前肋环(10)、后肋环(12)锁紧,实现前肋环(10)、中耐压筒(11)、后肋环(12)间的紧固;液压泵(40)安装于泵架(43)并经弹性联轴器(41)与泵电机(42)相连;利用电池包(35)能够为泵电机(42)供电,泵电机(42)带动液压泵(40)工作;所述支架(44)根部与后肋环(12)紧固,支架(44)悬臂末端与泵架(43)固连,阀体(49)通过阀块支架(53)与支架(44)固定连接,阀体(49)与蓄能器(50)相连,卫星通讯模块(48)安装在支架(44)底部;
所述后耐压舱段(4)包括后耐压筒(13)、后端盖(14)、油箱(55)、电路支架(56)、主控盒(57)、机翼固定架(61);所述机翼固定架(61)在后耐压舱段(4)外部沿主机体回转轴线方向布置,机翼固定架(61)的两端与后肋环(12)、后端盖(14)外侧紧固连接,实现后肋环(12)、后耐压筒(13)、后端盖(14)的锁紧;所述油箱(55)沿主机体回转轴线方向与电路支架(56)固连,电路支架(56)与后端盖(14)内侧固连;所述主控盒(57)固连在电路支架(56)框架内部;
所述后浸水舱段(5)包括后导流罩(22)、温盐深传感器(23)、传感器卡箍(24)、外油囊(25)、应急抛载(26)、天线杆(27);所述后导流罩(22)与后端盖(14)紧固,所述传感器卡箍(24)和天线杆(27)均固定于后导流罩(22)上,传感器卡箍(24)上固定安装有所述温盐深传感器(23);所述外油囊(25)通过后端盖(14)上的插孔紧固并与油箱(55)连接;所述应急抛载(26)与后端盖(14)固连;
所述前端盖(8)、前耐压筒(9)、前肋环(10)、中耐压筒(11)、后肋环(12)、后耐压筒(13)、后端盖(14)共同组成复合动力水下滑翔机的耐压封闭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563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造板翻板冷却散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小型钢结构龙门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