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衍生法串联质谱检测遗传代谢疾病相关物质的试剂盒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6920.6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0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云莉芬;吴姝羽;廖云莉;饶维桥;陈晓敏;任艳;訾金;林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华大临床检验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G01N30/88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李小焦;彭家恩 |
地址: | 518083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衍生 串联 检测 遗传 代谢 疾病 相关 物质 试剂盒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非衍生法串联质谱检测遗传代谢疾病相关物质的试剂盒和方法。本申请的试剂盒包括混合同位素内标准品和质控品;混合同位素内标准品包括氨基酸类、肉碱类、酮类、溶血磷脂酰胆碱类、胍基乙酸、肌酸、腺苷和脱氧腺苷的遗传代谢疾病相关物质的同位素标准品;质控品为含有已知浓度的该遗传代谢疾病相关物质的质控分析物的全血样品。本申请的试剂盒,能够对氨基酸类、肉碱类、酮类、溶血磷脂酰胆碱类、胍基乙酸、肌酸、腺苷和脱氧腺苷,多种遗传代谢疾病相关物质进行检测,增加了遗传代谢疾病相关物质检测的种类,从而可以实现在一次实验中进行更多代谢疾病的筛查或辅助筛查,更好的满足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遗传代谢疾病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衍生法串联质谱检测遗传代谢疾病相关物质的试剂盒和方法。
背景技术
遗传性代谢疾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s,IMD)又称为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inborn errors ofmetabolism,IEM),是指由于基因突变引起酶缺陷、细胞膜功能异常或受体缺陷从而导致机体生化代谢紊乱,造成中间或旁路代谢产物蓄积,或终末代谢产物缺乏,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多在儿童时期发病,呈进行性加重,出现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死亡。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可为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性干预并减缓疾病进程提供良机。早期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在60年代已在美国普及,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了7个城市的新生儿筛查,目前已在全国开展。通过多年的技术发展与改进,检查项目达到了48项,包括有机酸血症类遗传代谢病、脂肪酸氧化缺陷类遗传代谢病、氨基酸代谢障碍类遗传代谢病三大类遗传代谢病。新生儿筛查对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和降低儿童智能低下具有深远意义。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颁布,该法第一次提出了“逐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使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有了根本的法律保障。2009年出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和医疗机构的职责作了明确规定。为贯彻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切实提高筛查质量,卫生部对2004年印发的《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从1998年起,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对全国16个省市18个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能力对比检验,进行质量控制。2012年,已有30个省、市、自治区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据2013年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已有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211家。
目前在国际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已发展为以串联质谱技术(tandem massspectrometry,TMS)为中心的筛查。采用TMS检测新生儿滤纸干血片中数十种氨基酸、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的水平,筛查氨基酸代谢障碍、有机酸血症及脂肪酸氧化代谢障碍等多种遗传代谢病,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防治。利用超敏性、高特异性、高选择性和快速检验的串联质谱技术,能在2min内对一个标本进行几十种代谢产物分析,即能同时检测几十种遗传代谢病,实现了“一项实验检测多种疾病”的要求。
为了规范我国利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新生儿疾病筛的实验室技术各环节,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室间质评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参照国内外最新文献与指南,制定了《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专家共识》,用以督促各实验室加强质量管理,提供标准化的筛查服务,以促进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规范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华大临床检验中心,未经深圳华大临床检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69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