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适应线性调光电源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7017.1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6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郭艳梅;胡黎强;孙顺根;郜小茹;朱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34 | 分类号: | H05B45/34;H05B45/10;H05B45/30;H05B45/325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95 | 代理人: | 王宏婧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线性 调光 电源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线性调光电源系统,包括自适应电压输出模块和具有至少一路LED线性调光支路的LED线性调光模块,自适应电压输出模块为双控制器架构,其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分别位于不同的集成电路主芯之上,第二控制器能接收来自LED线性调光支路中的LED负载同调光开关管的公共端所生成的采样信号,并向第一控制器传输相应的调节控制信号,由此,一方面能够避免第一控制器的接地端电位高于系统地而引起直流输出电压无法实时反馈、系统动态响应性能较差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使得第一控制器所在芯片和第二控制器所在芯片均只需要很小的耐压区域即可,而不需要承受过高的耐压,降低了控制芯片成本,提高了系统设计的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线性调光电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LED被大量使用,例如电子产品的背光灯,以及,家里和公共场合的日常照明。之所以LED被人类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其体积小、耗电量低、使用寿命长、高亮度、低热量、环保、坚固耐用以及色彩绚丽等优点。
图1为目前市面上比较常用的多路线性调光电源系统。电网AC侧电压经过由二极管D1、D2、D3、D4组成的整流桥整流后,再经过控制芯片中的控制器和功率开关管Q1的控制后被输出为一输出电压Vo,且Vo为一固定值。输出电压Vo给后续的n路线性LED调光电路供电,且n路线性LED调光电路与调光信号PWM1~PWMn一一对应,以第一路线性调光电路为例,通过调光信号PWM1经低通滤波器后转变为与调光信号PWM1的占空比成比例的参考信号Vref1,模拟误差放大器EA根据Vref1和Vcs1的大小进行调节,进而最终实现第一路线性调光电路的线性调光。
为保证n路线性调光能够正常工作,输出电压Vo的值必须大于n路线性LED调光电路(即全范围LED线性调光)中所需要的最小供电电压。但是这样会造成当LED负载的导通压降和输出电压Vo的压差较大或调光比较深,比如1%时,n路线性LED调光电路中的各个调光开关管S1、S2.......Sn的漏源电压比较大,由此导致系统整体的效率比较低,减短了整个系统的寿命。
同时,对于位于前级的控制器而言,现有技术习惯采用功率开关管Q1源极接地的拓扑作为前级拓扑。而如果采用功率开关管Q1两端没有直接接地的拓扑作为前级拓扑时,Q1栅极的驱动电位较高,会要求整个控制芯片具备承受和输出高压的能力,对控制芯片的耐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抬升了成本。这样的习惯限制了系统设计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线性调光电源系统,能够降低控制芯片的耐压性能要求,提供系统设计灵活性,并实现实时反馈以提高系统整体的效率和动态响应速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适应线性调光电源系统,包括自适应电压输出模块和LED线性调光模块,其中,
所述LED线性调光模块包括至少一路LED线性调光支路,所述LED线性调光支路具有LED负载和调光开关管,所述LED负载与所述调光开关管串联,且所述LED线性调光支路自所述LED负载同所述调光开关管的公共端生成采样信号;
所述自适应电压输出模块包括分别位于不同的集成电路主芯之上的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根据相应的所述LED线性调光支路所生成的采样信号产生相应的调节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一输入电压和所述调节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调节控制信号将所述输入电压调整输出为一直流输出电压,以为每路所述LED线性调光支路供电,所述输入电压大于所述直流输出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70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皮肤检测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三维人脸重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