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字令牌的虚拟卡复电指令传输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07432.7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45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瑾;蒋雯倩;林秀清;卿柏元;杨舟;梁捷;陈珏羽;李刚;潘俊涛;黄柯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9/32;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4 | 代理人: | 刘小哲 |
地址: | 530023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字 令牌 虚拟 复电 指令 传输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数字令牌的虚拟卡复电指令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复电指令生成模块生成远程复电指令;
数字令牌加密模块对所述远程复电指令以及加密传输密钥进行加密,并生成密文数字令牌;
数字令牌发送模块将所述密文数字令牌转换为二维码数字令牌,并将所述二维码数字令牌发送至用电用户;
所述用电用户将所述二维码数字令牌展示于复电终端上;
所述复电终端将所述二维码数字令牌还原为所述密文数字令牌,并发送至终端内安全芯片;
所述安全芯片将所述密文数字令牌还原为所述远程复电指令;
所述复电终端将所述远程复电指令发送至智能费控电能表,且所述智能费控电能表完成认证和复电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令牌的虚拟卡复电指令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令牌加密模块对所述远程复电指令以及加密传输密钥进行加密,并生成密文数字令牌包括:
调用计量密钥生成复电指令密文;
调用加密机导出指定待复电待电表表号消息验证码的密钥密文;
将所述复电指令密文于计数器、和表号、和时间戳组合为数字令牌;
调用加密密钥对所述数字令牌进行加密并计算所述消息验证码;
返回所述数字令牌以及所述消息验证码至所述智能费控电能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令牌的虚拟卡复电指令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芯片将所述密文数字令牌还原为所述远程复电指令包括:
所述安全芯片通过所述密文数字令牌中的分散向量传输主密钥,并获取传输过程中的密钥;
通过所述传输过程中的密钥对所述密文数字令牌进行解密,并获取所述远程复电指令对密文和指定电表认证密钥;
所述安全芯片通过消息验证码密钥验证传输消息验证码;
所述安全芯片调用电表密钥对所述远程复电指令进行计算复电消息验证码;
返回所述远程复电指令以及所述复电消息验证码至所述复电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数字令牌的虚拟卡复电指令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复电指令包括令码、和表号、和户号、和复电有效时间。
5.一种基于数字令牌的虚拟卡复电指令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复电指令生成模块:用于生成远程复电指令;
数字令牌加密模块:用于对所述远程复电指令以及加密传输密钥进行加密,并生成密文数字令牌;
数字令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密文数字令牌转换为二维码数字令牌,并将所述二维码数字令牌发送至用电用户;
用电用户:用于将所述二维码数字令牌展示于复电终端上;
复电终端:用于将所述二维码数字令牌还原为所述密文数字令牌,并发送至终端内安全芯片;将所述远程复电指令发送至智能费控电能表;
安全芯片:用于将所述密文数字令牌还原为所述远程复电指令;
智能费控电能表:用于完成认证和复电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数字令牌的虚拟卡复电指令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令牌加密模块还包括:用于调用计量密钥生成复电指令密文;调用加密机导出指定待复电待电表表号消息验证码的密钥密文;将所述复电指令密文于计数器、和表号、和时间戳组合为数字令牌;调用加密密钥对所述数字令牌进行加密并计算所述消息验证码;返回所述数字令牌以及所述消息验证码至所述智能费控电能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数字令牌的虚拟卡复电指令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芯片还包括:用于通过所述密文数字令牌中的分散向量传输主密钥,并获取传输过程中的密钥;通过所述传输过程中的密钥对所述密文数字令牌进行解密,并获取所述远程复电指令对密文和指定电表认证密钥;通过消息验证码密钥验证传输消息验证码;调用电表密钥对所述远程复电指令进行计算复电消息验证码;返回所述远程复电指令以及所述复电消息验证码至所述复电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743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