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出线缠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9178.4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8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松研智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61 | 分类号: | H01F41/061;H01F41/0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充电 线圈 出线 缠绕 方法 | ||
1.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出线缠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用于让扁导线中间开出开槽口的出线装置以及将开好有开槽口的扁导线进行扁平化缠绕的缠绕装置;
所述出线装置包括有第一辊组(a1)和第二辊组(a2),第一辊组(a1)和第二辊组(a2)之间设有导向板(a3),导向板(a3)顶面设有导向槽,导向板(a3)顶面还开设有开槽孔(a9);还包括有设于第一辊组(a1)和第二辊组(a2)之间的用于给扁导线中间开槽口的开槽机构(a4);还包括有设于第一辊组(a1)和第二辊组(a2)之间的用于给扁导线中间开的开槽口打磨的打磨机构;所述导向板(a3)底面还设有一个楔形块(a8),所述楔形块(a8)位于打磨机构和开槽机构(a4)之间;
所述缠绕装置包括有摆线机构以及旋转机构;所述摆线机构包括有固定棒(b1)、固定块(b6);固定块(b6)背面设有导棒(b4),所述固定棒(b1)内设有与导棒(b4)对应的导管(b2),所述固定块(b6)的导棒(b4)与固定棒(b1)的导管(b2)滑动连接;还包括有一齿条(b31),齿条(b31)一端固定在固定块(b6)背面;还包括有设于固定棒(b1)顶面的第一电机(b33),第一电机(b33)动力输出端固定有与齿条(b31)配合的齿轮(b32);所述固定块(b6)上固定有第二电机(b51)和第三电机(b52),第二电机(b51)和第三电机(b52)的动力输出端分别固定有滑轮(b8);还包括有一个L形臂(B7),L形臂(B7)一端与固定块(b6)连接,另一端固定有分线器;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有一线圈承载板(c1),线圈承载板(c1)顶面固定有一个矩形的凸台(c4),凸台(c4)底部与线圈承载板(c1)之间开设有固定槽口(c6);线圈承载板(c1)上在凸台(c4)的四个角方向分别设有一组定线孔(c5);其中不相邻的两组定线孔(c5)设为第一组定线孔(c5),另外两组不相邻的定线孔(c5)设为第二组定线孔(c5);
第一组定线孔(c5)内均设有第一定线柱(f5),第一定线柱(f5)底端设有卡冒(f4),卡冒(f4)与线圈承载板(c1)底面连接有弹簧;第二组定线孔(c5)内均设有第二定线柱(f3),第二定线柱(f3)底端也设有卡冒(f4),卡冒(f4)与线圈承载板(c1)底面也连接有弹簧;第一定线柱(f5)的长度短于第二定线柱(f3)的长度;卡冒(f4)的底面为弧面;
所述线圈承载板(c1)底面设有第一气缸(d1),第一气缸(d1)长度方向与一侧的第一定线柱(f5)的排列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第一气缸(d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推动块(e1),第一推动块(e1)的自由端为弧面,第一推动块(e1)用于推动对应的一侧的第一定线柱(f5);
所述线圈承载板(c1)底面设有第二气缸(d2),第二气缸(d2)长度方向与另一侧的第一定线柱(f5)的排列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第二气缸(d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推动块(e2),第一推动块(e1)的自由端为弧面,第二推动块(e2)用于推动对应的另一侧的第一定线柱(f5);
还包括有第一缸架(f1),第一缸架(f1)一端固定在第一气缸(d1)顶面,另一端固定有第三气缸(d3),第三气缸(d3)长度方向与一侧的第二定线柱(f3)的排列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第三气缸(d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三推动块(e3),第三推动块(e3)的自由端为弧面,第三推动块(e3)用于推动对应的一侧的第二定线柱(f3);
还包括有第二缸架(f2),第二缸架(f2)一端固定在第二气缸(d2)顶面,另一端固定有第四气缸(d4),第四气缸(d4)长度方向与另一侧的第二定线柱(f3)的排列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第四气缸(d4)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四推动块(e4),第四推动块(e4)的自由端为弧面,第四推动块(e4)用于推动对应的另一侧的第二定线柱(f3);
还包括有固定在线圈承载板(c1)底面两侧的主固定架(c2)以及主旋转电机(c3),主旋转电机(c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主固定架(c2);
线圈承载板c1沿一个方向旋转,于此同时,固定块b6根据线圈承载板c1转动的角度来伸缩,使得扁平线始终能够保持直线缠绕;于此同时,在保持直线缠绕的时候,遇到拐角时,对应拐角的定线柱向上伸出,插入在扁平线的间隙中,然后继续缠绕,依次所有需要的定线柱都伸出,缠绕完毕;
所述线圈承载板c1的具体运作举例,当线圈承载板c1旋转时,扁平线也会一圈一圈的被缠绕在线圈承载板c1的盘面上,当遇到拐角时,例如第一次拐角时在一侧的第一定线柱f5的第一个线柱,当绕完后,第一气缸d1推动第一推动块e1前行一个格,第一推动块e1将对应的第一个线柱顶上去,线柱插到间隙内,然后继续缠绕下一个拐角,下一个拐角的一个第二定线柱f3被相同原理的顶上去,依次类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松研智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松研智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917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