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准的面部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9444.3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3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林;朱士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科智慧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准 面部 识别 方法 | ||
1.一种精准的面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准的面部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设备装配,首先根据使用需要,将面部检测识别装置安装到指定工作位置,然后一方面使面部检测识别装置光轴与水平面呈0°-90°夹角;另一方面将面部检测识别装置通过网络与电子商务服务器建立数据连接,在电子商务服务器中首先录入消费者面部特征照片,并通过对各消费者面部特征照片进行二维连通域标记作业,并对二维连通域标记作业的图像信息进行保存备用;
第二步,数据录入,完成第一步后,由电子商务服务器驱动第一步中面部检测识别装置运行,一方面为面部检测识别装置设定拍摄取景范围;另一方面驱动面部检测识别装置运行,并在消费者面部全部位于取景范围内,且占据取景范围面积60%以上后对当前消费者面部进行数据采集,即在10秒内连续拍摄3-5张面部图像,并将采集到的消费者面部图像输送至电子商务服务器中备用;
第三步,面部识别,完成第二步后,首先对第二步录入的消费者各面部图像进行二维连通域标记,然后对消费者各面部图像像素点在二维连通域各网格中分布位置、密度、消费者各面部图像占二维连通域各网格总面积及图像在二维连通域各网格中分布位置进行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与第一步保存的各二维连通域标记作业的图像信息进行比对,并对比对结果相似度达到80%一90%的第一步录入的消费者面部特征照片作为基础,由电子商务服务器根据消费者面部特征照片调取相应消费之身份信息,从而完成消费者出面面部识别;
第四步,数据更新,在进行面部识别作业的时,一方面每12-48小时为一个数据更新周期,主动对电子商务服务器补充录入全新的消费者面部特征照片,并对全新的消费者面部特征照片进行二维连通域标记作业备用;另一方面在面部检测识别装置对消费者面部识别过程中,当出现电子商务服务器中未记录的全新消费者面部特征图像信息时,则首先对全新消费者面部特征图像信息采集并保存在电子商务服务器中,同时通过辅助设备对当前全新消费者面部特征图像信息对应身份信息一同保存在电子商务服务器,并对全新的消费者面部特征照片进行二维连通域标记作业备用,即可完成数据更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精准的面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面部检测识别装置包括承载基座、CCD摄像头、3D摄像头、照明灯、亮度传感器及控制电路,其中所示承载基座为横断面呈矩形的密闭腔体结构,所述控制电路嵌于承载基座内,并分别与CCD摄像头、3D摄像头、照明灯、亮度传感器电器连接,所述CCD摄像头、3D摄像头、照明灯、亮度传感器均嵌于承载基座前端面,其中所述CCD摄像头与承载基座同轴分布,所述3D摄像头、照明灯、亮度传感器环绕CCD摄像头均布,且CCD摄像头、3D摄像头光轴相交,焦点位于承载基座正前方至少5厘米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精准的面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基座后端面设转台机构,所述转台机构与承载基座同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精准的面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为面部检测识别装置设定拍摄取景范围时,基于第一卷积神经网络划分取景范围的窗口和边界框回归向量;第二卷积神经网络位于摄取景范围内,并使消费者面部图像通过第二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录入,同时基于第一卷积神经网络设定的边界框回归向量对第一卷积神经网络窗口和边界框与第二卷积神经网络消费者面部识别边框进行重叠计算;然后将重叠计算后的图像第三卷积神经网络对消费者面部均匀选定五个关键识别点,并对选定五个关键识别点位置在二维连通域标记作业时进行额外标记。
5.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一种精准的面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步进行面部识别时,当对比对结果相似度达到80%-90%的第一步录入的消费者面部特征照片为两张及两张以上时,则对选择出的第一步录入的消费者面部特征照片和面部检测识别装置采集图像新型再次进行二维连通域标记作业,且当二维连通域标记作业为两次及两次以上时,则后一次二维连通域标记作业网格面积为前一次二维连通域标记作业网格面积的5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科智慧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科智慧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944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烘干打瓜籽设备
- 下一篇:有驱蚊防虫功效的质感彩粒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