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成分为RGO/Cu-Zr-La的新型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9792.0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6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郑海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9/00 | 分类号: | C22C9/00;C22C1/05;C22C1/10;H01H1/025;H01H11/04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黄文亮 |
地址: | 330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分 rgo cu zr la 新型 电触头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分为RGO/Cu‑Zr‑La的新型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以高纯度电解铜粉为基体材料,合金元素Zr、稀土元素La以CuZr、CuLa合金粉末作为载体加入到RGO/Cu‑Zr‑La合金中,其中氧化石墨烯(GO)、锆元素和镧元素占混合粉末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4~0.6%,0.1~0.3%和0.004~0.006%。本发明利用氧化石墨烯替代石墨烯作为增强相,通过添加合金元素Zr和稀土元素La来改性铜合金粉末,采用湿法球磨结合复压复烧法制备出性能更好的还原氧化石墨烯/铜合金新型低压电触头材料,提高了其相对密度、电导率、抗拉强度和硬度,使得电触头材料的使用寿命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电触头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成分为RGO/Cu-Zr-La的新型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触头材料主要应用于家用电器、汽车电器、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开关等,其主要作用是接通和断开电路及负载电流,是各种电器开关结构的核心部件。传统的低压电触头材料一般主要由银基复合材料制成,但由于使用量大、易消耗、无法回收,造成了大量银资源的浪费。随着银资源的耗费,铜基触头材料研究变得越来越越普遍,因为铜与银在物理性能方面最为相似,铜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良好的耐蚀性、延展性和可焊性,所以为了节约银资源研究新型低压铜基电触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而石墨烯因具有不可思议的机械力学性能而被广泛关注,已成为各种复合材料首选增强相,由于锆(Zr)元素和镧(La)元素可提高铜基体的强度和韧性,以及热塑性能、抗腐蚀性能等其他性能,因此,通常把这三者混合添加到铜基合金中,从而达到改善铜基电触材料的综合性能。但是由于石墨烯与铜具有较大差异的热膨胀系数,之间的界面润湿性也不好,从而限制其发展应用。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与石墨烯相比,因其存在大量的羟基、羧基等环氧官能团,表现为亲水性,能够在水中均匀分散而形成稳定的胶状悬浮液,从而具备更好的湿润性,这使得GO成为一种潜在的制备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分为RGO/Cu-Zr-La的新型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更好地改善铜电接触材料的性能,并且进一步提升电触头材料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成分为RGO/Cu-Zr-La的新型电触头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以高纯度电解铜粉为基体材料,合金元素Zr、稀土元素La以CuZr、CuLa合金粉末作为载体加入到RGO/Cu-Zr-La合金中,其中氧化石墨烯、锆元素和镧元素占混合粉末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4~0.6%,0.1~0.3%和0.004~0.006%。
一种成分为RGO/Cu-Zr-La的新型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为:
步骤1:在50ml无水乙醇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0.4~0.6%的氧化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的厚度为30~50nm,尺寸为20~40μm,超声震荡2小时后,在溶液中分别加入39.8g电解铜粉、质量分数为0.1~0.3%和0.004~0.006%的CuZr和CuLa合金粉末,再将溶液置于球料比为10:1的球磨罐中;
步骤2:抽真空,待基本去除罐中空气后充氩气保护,转速设定为380-420r/min,并球磨5h;随后将复合粉末浆料倒出置于干燥皿中,在100℃下进行12h的干燥处理,最后于研钵中充分研磨得到复合粉末;
步骤3:将复合粉末置于管式炉中并通入体积分数为4~5%的H2/Ar混合气体进行300℃下保温3h的热还原处理;一方面可以消除产生的氧化物与加工硬化,另一方面在还原过程氧化石墨烯可以热分解为还原氧化石墨烯(RG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97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