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吲哚啉酮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10040.6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98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邱仁华;唐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09/34 | 分类号: | C07D209/34;C07D209/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吲哚 酮类 化合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类吲哚啉酮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法,该方法以3‑芳基苯并呋喃酮衍生物和萘胺为主要原料,乙腈为溶剂,使用1当量碘,在80℃温度下有效反应12h,较高产率得到吲哚啉酮类化合物。本方法具有成本较低,产率高,操作简便、无污染等优点,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该方法为吲哚啉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提供了一条廉价、绿色的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有机合成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吲哚啉酮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吲哚啉酮化合物是天然产物、药物分子以及农药分子中常见的结构。它们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菌、抗惊厥、抗肿瘤、抗抑郁和抗艾滋病毒。而其中一些三芳基季碳结构的吲哚啉酮化合物化合物已经被鉴定为癌细胞增殖的有效抑制剂。酚丁是已被广泛用于人体的非处方泻药,但是这种非处方药物使用了40多年因存在肝毒性而退出市场,后续研究发现其引起的肝毒性可能是由于过敏反应,而不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毒性作用。Top216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细胞增殖抑制剂,他是在具有抗增殖活性的化合物筛选中发现。
鉴于其特殊的结构和广泛应用,因而对其合成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传统的合成吲哚啉酮的方法主要有通过吲哚的氧化来合成吲哚啉酮。由于其底物适用性方面的限制,所以该方法还有存在着局限性。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吲哚醌的还原来合成吲哚啉酮化合物。早在1994年,Cresthi就报道了水合肼还原吲哚醌合成吲哚啉酮的例子。过渡金属催化的分子内的酰胺化反应也是用来合成吲哚啉酮的非常好的方法。Buchwald课题组和Turner课题组分别报道了钯催化的C-Br/N-H偶联反应实现了分子内的关环构建C-N键得到了吲哚啉酮目标产物,Hartwig课题组则是利用钯催化的C-Br/C-H键偶联实现子内的酰胺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Lei课题组在2013年报道了镍催化的芳基C-H键与二级或者三级烷基C-Br键的烷基化反应合成了吲哚啉酮。通过过渡金属催化的分子内的酰胺化反应来合成吲哚啉酮化合物其底物反应广泛,且反应过程多为自由基机理,但是反应体系比较复杂。因而,我们发展了一种新型合成吲哚啉酮化合物类化合物的方法,既以三芳基苯并呋喃酮和胺为原料,通过内酯的开环合成吲哚啉酮类化合物,得到的吲哚啉酮类化合物皆为新化合物,而且此方法无需特殊的设备要求,产率高,对环境无污染,符合国家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关于通过内酯的开环合成吲哚啉酮类化合物的公开文献和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碘为氧化剂,以三芳基苯并呋喃酮和胺为原料,高效合成吲哚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成本较低,产率高,操作简便、无污染等优点,对于实现其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的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吲哚啉酮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其中吲哚啉酮类化合物I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所述R为氢、羟基、溴、甲基、氰基、酰胺基;R1为甲基、乙基、叔丁基、苯基、氯、溴;R2为甲基、溴。其中化合物I的合成法,其特征在于,以3-芳基苯并呋喃酮II和胺III为原料,乙腈为溶剂,使用1当量碘单质为氧化剂,在80℃温度下有效反应8h,高产率得到吲哚啉酮类化合物I。
上述合成方法中,其中原料3-芳基苯并呋喃酮II和胺III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所述R为氢、羟基、溴、甲基、氰基、酰胺基;R1为甲基、乙基、叔丁基、苯基、氯、溴;R2为甲基、溴。;
上述合成方法中,碘的用量为1个当量,乙腈为溶剂;所述反应时间为12h,反应温度为80℃。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类吲哚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开辟了新的低成本“绿色”途径,其优点在于:目标产物产率均较高,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00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