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循环灰补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11378.3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37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贾少军;贾金成;吴高兴;方向明;黄大枝;杨刚;苏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鹰华南纸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10 | 分类号: | F23C10/10;F23C10/18;F23C10/26;F23C10/28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黄以琳;张忠波 |
地址: | 3639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补给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循环灰补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锅炉中的燃煤排出,对锅炉进行检修;检修完成后,启动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工作;检测锅炉中的灰量;判断锅炉中灰量是否低于第一预设值;实时检测锅炉中的灰量;判断锅炉中灰量是否高于第二预设值;在锅炉正常运行的过程中,检测旋风分离器的返料循环灰量;判断旋风分离器的返料循环灰量是否低于第三预设值。本发明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循环灰补给方法,将灰斗内的灰输送到炉膛内,进行返料循环灰的补给,避免循环流化床锅炉低负荷运行,及时快速的提升循环流化床锅炉负荷,避免锅炉炉膛内的换热管道受热不均,降低爆管的发生几率,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循环灰补给方法。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的是工业化程度最高的洁净煤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流态化燃烧,主要结构包括燃烧室(包括密相区和稀相区)和循环回炉(包括高温气固分离器和返料系统)两大部分。中国专利CN108980819A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供煤管道、供热风管、锅炉和风室;所述锅炉内固定设有穿过锅炉底部连通风室的两个风管,所述风管中空设置,表面开设有多个出风孔;多个出风口设置有利于锅炉内气流流动,使燃烧更充分。中国专利CN109028048A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控制系统、锅炉壁和设置在锅炉壁上的吹灰孔,还包括红外测温系统,所述红外测温系统包括红外测温探头、窥视管和法兰,所述窥视管一端通过法兰固定在锅炉壁上,另一端连接红外测温探头,红外测温探头通过窥视管正对吹灰孔的中心,红外测温探头的测量值反馈至控制系统。
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检修时,需要先将炉膛内的燃煤等排出,然后在进行检修,导致检修后在启动循环流化床锅炉时,因返料循环灰量少,使得锅炉长时间低负荷运行(带不起负荷、调节困难),增加运行操作风险以及发生锅炉事故的几率,且严重影响锅炉热效率,同时床温易波动(温度偏低)调节不易控制,可能导致锅炉熄火等问题。且在现有技术中燃煤本身灰分含量小,需配掺污泥,而污水厂处理的污泥本身含化学成分多,就加大换热管道腐蚀爆管的几率,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稳定运行。
当运行时给煤量和返料灰量投入不均衡,容易使锅炉炉膛内的换热管道受热不均,容易导致换热管道局部超温,引起管壁过热,过热的管壁长时间运行会增加爆管的发生几率,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循环灰补给方法,用于解决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检修时,需要先将炉膛内的燃煤等排出,然后在进行检修,导致检修后在启动循环流化床锅炉时,因返料循环灰量少,使得锅炉长时间低负荷运行(带不起负荷、调节困难),增加运行操作风险以及发生锅炉事故的几率,且严重影响锅炉热效率,同时床温易波动(温度偏低)调节不易控制,可能导致锅炉熄火等问题。且在现有技术中燃煤本身灰分含量小,需配掺污泥,而污水厂处理的污泥本身含化学成分多,就加大换热管道腐蚀爆管的几率,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稳定运行。当运行时给煤量和返料灰量投入不均衡,容易使锅炉炉膛内的换热管道受热不均,容易导致换热管道局部超温,引起管壁过热,过热的管壁长时间运行会增加爆管的发生几率,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稳定运行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循环灰补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锅炉中的燃煤排出,对锅炉进行检修;
检修完成后,启动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工作;
检测锅炉中的灰量;
判断锅炉中灰量是否低于第一预设值;
若锅炉中的灰量低于第一预设值,则关闭第一控制开关,停止将灰斗中的灰输送到灰库中,打开第二控制开关,将灰斗中的灰输送到锅炉的炉膛中,将加入的灰与燃煤进行燃烧;
实时检测锅炉中的灰量;
判断锅炉中灰量是否高于第二预设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鹰华南纸业有限公司,未经山鹰华南纸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13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