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包裹发散分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12758.9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2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庆生;张旭;李功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微至智能制造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26 | 分类号: | B65G47/26;B65G47/24;B65G23/06;B65G15/32;B65G23/44 |
代理公司: | 江苏崇宁律师事务所 32377 | 代理人: | 刘海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包裹 发散 分离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包裹发散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支架、定位框、发散模块、盖板和支撑结构;所述支架上安装定位框,支架的底部安装支撑结构;所述发散模块安装于定位框和盖板之间,定位框和盖板上分别设有多个相一致的孔位,发散模块与定位框和盖板上的孔位相配合固定呈放射状排布,定位框对发散模块的放射状排布的角度进行定位;每个发散模块分别具有能够独立控制运动的皮带,皮带的上表面从孔位露出盖板表面与货物接触;各个发散模块的皮带独立控制运动,通过发散模块的角度差使货物通过时左右分离。本发明使得原本贴合的包裹分散出一定间距,满足相机识别要求,提高了分拣分离分拣正确率,使得单间分离设备可以更高效准确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包裹发散分离装置,属于分拣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物流仓储运输过程中,用于分离包裹的设备包括机械式单件分离和视觉式单件分离。视觉式单件分离是利用相机识别皮带线包裹位置,通过单独控制皮带线上不同模块,实现流水线货物单件分离的功能。现有包裹发散机构采用伺服电机为驱动,成本高且维护过程复杂。
现有技术中,由于相机识别限制,若包裹间距过小会导致设备将两个乃至多个包裹识别为一个,大大影响了设备分拣的效率和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块化包裹发散分离装置,使得原本贴合的包裹分散出一定间距,满足相机识别要求,提高了分拣分离分拣正确率,使得单件分离设备可以更高效准确工作。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包裹发散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支架、定位框、发散模块、盖板和支撑结构;所述支架上安装定位框,支架的底部安装支撑结构;所述发散模块安装于定位框和盖板之间,定位框和盖板上分别设有多个相一致的孔位,发散模块与定位框和盖板上的孔位相配合固定呈放射状排布,定位框对发散模块的放射状排布的角度进行定位;每个发散模块分别具有能够独立控制运动的皮带,皮带的上表面从孔位露出盖板表面与货物接触;各个发散模块的皮带独立控制运动,通过发散模块的角度差使货物通过时左右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发散模块包括皮带、皮带支架、电滚筒和无动力滚筒;所述电滚筒和无动力滚筒分别设置于皮带支架的两端,皮带绕设在电滚筒和无动力滚筒上;每个发散模块的电滚筒连接驱动器实现独立工作。
进一步地,在所述皮带的上表面下方设置皮带托板。
进一步地,在所述皮带支架上焊接张紧块用于调节皮带张紧。
进一步地,所述电滚筒和无动力滚筒通过螺母螺栓安装在皮带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皮带支架通过头尾端的螺母与定位框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两侧安装侧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采用支腿。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设备安装维护简单,成本低,发散皮带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安装更换,提高了设备可靠性与维护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模块化包裹发散分离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发散模块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发散模块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架、2-定位框、3-发散模块、4-侧板、5-盖板、6-支腿、31-皮带、32-皮带支架、33-皮带托板、34-电滚筒、35-无动力滚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微至智能制造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科微至智能制造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27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