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工智能的可回收垃圾图像分类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12980.9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7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孙锬锋;赵泽宇;蒋兴浩;许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34;G06K9/40;G06K9/62;G06N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人工智能 可回收 垃圾 图像 分类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可回收垃圾图像分类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S1:部署硬件环境,建立摄像头、开发板主体和外接显示设备之间的联系;步骤S2:摄像头检测垃圾后拍摄图片;步骤S3:对图片进行预处理,按照预设的清晰度判别标准,对拍摄的图片进行清晰度比较,筛选出清晰度最高的一张图片;步骤S4:对筛选出的图片进行背景分割,分割出图片中包含的物体;步骤S5:将分割出的物体图片放入到卷积神经网络中进行图片分类,输出对应的概率分布;步骤S6:对概率分布进行判别并做出对应措施。本发明提升了使用者对垃圾分类的效率,从而提升了垃圾正确分类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可回收垃圾图像分类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可以获得到的物质产品不断增多。然而,物质的极大的丰富所带来的就是消费所产生废弃物的数量也在急剧攀升,直观表现就是大中型城市中,生活垃圾数量的增长极为迅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在2019年的报告,2018年中,200个大、中型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为21147.3万吨,其中生活垃圾产生数量最多的城市为上海市,产生量为984.3万吨,其次是北京、广州、重庆和成都等一线或超一线城市,前10位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位6256.0万吨,占了所有信息发布城市产生总量的29.6%。
然而,面对着数量急剧增长的垃圾,我国现在的处理手段却显得落后与不协调,据统计,2018年我国99.5%的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为填埋或焚烧,而资源利用率最高也只有55%。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垃圾分类的不到位。垃圾分类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将垃圾进行分类储存、分类投放以及分类处理从而将其变为可利用的公共资源的一整套活动流程。在生活垃圾的源头处,即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甚至有毒有害物质都会被轻易的混淆在一起。特别是具有很高经济回收价值的可回收垃圾,往往由于意识的缺乏或者知识的不足将其随意丢弃从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各种混杂在一起的垃圾对下游的进一步垃圾处理系统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无法精确获知各类垃圾的流量以及流向数据,导致下游混合处理装置的实际处理负载远高于设计容量和能力,只能采用填埋焚烧这类简单的方法进行处理,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更污染了环境。垃圾的高效分类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识,是影响人民生活幸福感的关键因素之一。
经过对人工智能垃圾分类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0282287A的的专利记载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垃圾分类装置及其方法”,公开日为2019年8月27日。这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垃圾分类装置及其方法,包括垃圾存放装置,垃圾存放装置上方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连接蓄电池,蓄电池为安装在垃圾存放装置上的电动装置提供电能,位于垃圾存放装置顶部设置有垃圾容量检测模块和语音交互模块,语音交互模块、垃圾容量检测模块的连接处理模块,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通信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的垃圾存放装置表面设置有用于显示时间、电量、垃圾箱的位置和可存放垃圾的容量的显示模块,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还连接有用于定位的定位模块。本发明便于垃圾的处理处置,减少人工垃圾分类的处理费用,便于垃圾中可重复使用资源的回收利用,提高垃圾的可回收率,实现资源的利用最大化。缺点是仅在与人交互的模块中使用了智能化的方法,未在垃圾分类中使用人工智能,本质上还需要依赖人工进行垃圾分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29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