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菌种培养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12992.1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4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肖培林;宁丽;宝志威;赵波;王凌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龙帜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C12M1/02;C12M1/00;C12R1/01;C12R1/645;C12R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15 | 代理人: | 李天雄 |
地址: | 650228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水处理 菌种 培养 方法 及其 装置 |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菌种培养方法及其装置,其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按照比例取出硝化细菌、好氧反硝化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放线菌的干燥菌剂粉末,混合后获得混合菌剂;S2、制备培养基;S3、将混合菌剂、培养基、目标水体的污泥按照比例取出,混合后制备成粉末状的菌种;S4、将菌种投入培养罐内进行培养;S5、完成接种;S6、将培养罐内的污泥、水混合物排出至目标水体,然后向培养罐内按照S3的比例补充等量的污泥、污水、菌种;继续按照S4的方式培养20‑26小时,然后将培养罐内的污泥、水混合物排出至目标水体继续补充相应的污泥、污水、菌种,如此往复。本发明的培方法适应性较广,而且结合本发明的培养设备,其培养效率也比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菌种培养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几十年来的的工业发展,水体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广泛而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水体富营养化尤为明显,富营养化导致的水体发臭、发黑,从而使得水体内生命迹象全无,严重地污染了自然环境。而近几年政府对于环境保护意识、治理被污染水体决心不断提高,对于水体污染的治理已经成为目前主要的环境治理项目。而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过高,主要是氨、氮、硫、磷等元素含量偏高导致。因此要实现对这类水体进行治理,那么势必要将相关污染元素降低至合理水平,从而使得水体可以满足相关动植物的使用、生存,最终构建水体循环系统,以实现水体的彻底治理。
目前水体治理主要是采用投放药剂、微生物、种植相关植物的方式,其中微生物、种植相关植物为生物治理手段,其治理效果好,后期反弹概率低,而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理方式。其中投放相关的微生物,主要是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反硝化细菌、酵母菌(假丝酵母)、假单胞菌等,这些微生物主要承担消耗水体中过量的元素、提高水体溶解氧的功能,从而逐渐改善水体成分,以实现治理。目前投放方式只要是直接投放和通过生物挂膜的方式投放,这两种方式都需要首先培养、驯化微生物,然后将驯化后的微生物或活性污泥直接投放在目标水体中或使其吸附在生物挂膜上,不管哪种方式,其对相应的培养方法、设备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且需要根据不同的水质状况调节菌种搭配、相关培养方法,因此培养设备也需要可以灵活调节,从而适用于不同的培养工艺。
对此,申请人认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菌种培养方法及其装置,其可以根据菌剂的搭配灵活调整,从而适应于不同的菌剂驯化、培养。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菌种培养方法及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菌种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硝化细菌、好氧反硝化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放线菌的干燥菌剂粉末按照0.8-1:0.3-0.5:0.015:0.045:1的重量份数比取出,然后混合均匀获得混合菌剂;
S2、将醋酸钠、硝酸钾、磷酸氢二钠、硫酸镁、氯化钙、亚硝酸钠、琼脂、可溶性淀粉分别按照重量份数比为:0.45、0.045-0.05、0.005-0.01、0.005-0.01、0.005-0.01、16-20、20-22分别取出,并混合均匀;加适当的醋酸将PH调节至6.5-7,获得培养基;
S3、 将混合菌剂、培养基、目标水体的污泥(或预先准备用于接种的污泥)按照重量份数比为0.35-0.5:2.8-3.2:9-12分别取出,然后混合均匀,并阴干后制成粉末,获得菌种;
S4、将目标水体的污泥、污水分别抽入培养罐内,然后投加菌种,污泥,污水、菌种的重量份数比为0.45-0.5:2.8-3.3:0.015-0.02,然后对培养罐进行闷曝、搅拌4-6小时,并保持培养罐内温度在25-30摄氏度。同时对培养罐内进行太阳光或模拟太阳光照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龙帜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龙帜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29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