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收卷质量更佳的自动导线并限位的光纤收卷辅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13059.6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0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王丙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伟博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28 | 分类号: | B65H54/28;B65H54/74;B65H54/553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胡艳 |
地址: | 311251 浙江省杭州市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质量 自动 导线 限位 光纤 辅助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收卷质量更佳的自动导线并限位的光纤收卷辅助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框;转框转动使第一齿轮间歇转动一百八十度,其外侧的短杆、长杆和第一转盘发生同步运动,为后续的限位操作和导线操作提供动力源,第一转盘转动使限位杆的竖杆在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之间变化,自动对断开的光纤进行限位固定,避免由于光纤的尾部失去拉力作用,不能有效的缠绕在卷筒的外侧,导致光纤松散、收卷不紧密,不利于后续的包装操作,第二转盘转动使导线块进行间歇性左右移动,使光纤均匀分布在卷筒的外侧,使收卷质量得到保证,提高线筒的美观性,便于存放和运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收卷质量更佳的自动导线并限位的光纤收卷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广播电视节目是指电视台、广播电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结构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是播音员、主持人面对话筒、镜头向虚拟对象进行传播,是电子大众传播最基本的形态。这些信息数据通常需要借助光纤进行传输。
光纤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可作为光传导工具。光纤在加工过程中,为方便对其进行储存和运输,通常需要对其进行收卷,但是在收卷时,线筒的尾线由于断开不受拉力作用,收卷装置无法将尾线有效缠绕在卷筒的外侧,反而会扩大线圈的松弛程度,使光纤松散绕在卷筒的外侧,使后续对线筒进行包装时,需要人工重新缠绕,不仅降低线筒的美观性,并且费时费力,降低工作效率,同时收卷时,光纤无法整齐有序的缠绕在卷筒的外侧,使线筒的表面凹凸不平,收卷质量比较差,占据较大的空间,使其在存放和运输时,无法有效利用空间,降低摆放的整齐性,增大其运输成本。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收卷质量更佳的自动导线并限位的光纤收卷辅助装置,具备自动导线、防止光纤散乱和收卷质量较佳的优点,解决了收卷不均匀、线圈松散和收卷质量不佳的问题,自动对断开的光纤进行限位固定,避免由于光纤的尾部失去拉力作用,不能有效的缠绕在卷筒的外侧,导致光纤松散、收卷不紧密,不利于后续的包装操作,并且可使光纤均匀分布在卷筒的外侧,使收卷质量得到保证,提高线筒的美观性,便于存放和运输。
发明内容
(一)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自动导线、防止光纤散乱和收卷质量较佳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收卷质量更佳的自动导线并限位的光纤收卷辅助装置包括外壳、转框、第一齿轮、第一转盘、推杆、移动管、限位杆、移动杆、第二转盘、棘轮、弧盘、非全齿轮、第二齿轮、导线块。
其中:
上述各结构之间的位置及连接关系如下:
一种收卷质量更佳的自动导线并限位的光纤收卷辅助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框,转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弧条,转框由圆框和直管构成,直管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工型杆,转框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长杆和短杆,长杆和短杆位于第一齿轮的两端,第一齿轮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第一转盘的表面开设有水滴状圈槽,第一转盘的外侧活动连接有推杆,推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倒置T型杆,倒置T型杆的外侧活动连接有卷筒,卷筒远离倒置T型杆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收卷装置,推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凸柱,推杆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移动管,移动管的表面开设有圈槽,推杆远离支架的一侧活动卡在移动管的圈槽内,移动管活动连接在倒置T型杆横杆的外侧,移动管的外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杆,移动管的外侧活动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呈现L状,其短杆通过连接杆与移动管活动连接,其短杆与长杆的连接处与倒置T型杆的竖杆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伟博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伟博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30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