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出风口的空调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13470.3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0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李本卫;张晋;王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14 | 分类号: | F24F1/0014;F24F11/64;F24F11/65;F24F11/77;F24F11/79;F24F13/14;F24F120/1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陈志明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口 空调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出风口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壳体、送风装置、雷达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所述送风装置包括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所述下出风口设置有纵向导风板。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空调器开启风随人动功能时,实时接收所述雷达传感器检测到的用户位置和用户数量;根据所述用户位置和用户数量,控制所述上出风口的旋转角度和下出风口的纵向导风板的摆动角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能够在运行过程中实时检测用户位置和用户数量,在开启风随人动功能时,根据获取到的用户位置和用户数量,智能控制上、下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相互配合,以提高用户在空调环境中的舒适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出风口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器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甚至应用在各种交通工具上,成为现代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能防暑降温,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及工作环境。由于不同用户个体差异和环境温度变化,用户对空调温度和风向等需求各不相同,例如,在炎热的夏天,有的用户喜欢被空调风直吹,以提高自身舒适度。
在现有技术中,当用户处于室内环境中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的空调送风功能。然而,在实施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空调设备只能在用户选择的送风模式下固定从同一方向出风或某一范围内往复出风,控制逻辑较为简单。而用户在室内中通常是需要移动的,且用户人数不唯一,现有的空调器无法实现更为精准、智能地实现风随人动。且当空调器设置有上、下两个出风口时,更无法控制上、下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和风速的智能配合,从而无法满足用户在空调环境中的舒适度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出风口的空调器,其能在开启风随人动功能时,自动获取用户位置和用户数量,智能控制上、下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相互配合,以提高用户在空调环境中的舒适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出风口的空调器,包括:
空调器壳体;
送风装置,设置于所述空调器壳体中;其中,所述送风装置包括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所述上出风口可以围绕所述空调器的竖直中心线旋转预设的旋转角度;所述下出风口设置有纵向导风板,所述纵向导风板可以围绕其竖直轴摆动预设的摆动角度;
雷达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空调器壳体中,用于检测用户位置和用户数量;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送风装置、雷达传感器电连接,用于:
当所述空调器开启风随人动功能时,实时接收所述雷达传感器检测到的用户位置和用户数量;
根据所述用户位置和用户数量,控制所述上出风口的旋转角度和下出风口的纵向导风板的摆动角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关机或待机状态时,所述上出风口位于与所述空调器的正面中心朝向重合的初始位置,设定所述初始位置为0°;所述下出风口的纵向导风板处于闭合位置;
当所述空调器接收到开机指令时,所述下出风口的纵向导风板围绕其竖直轴旋转90°至基准位置,设定所述基准位置为0°;
当所述空调器处于运行状态时,所述上出风口可以围绕空调器的竖直中心线相对其初始位置逆时针旋转或顺时针旋转;所述下出风口的纵向导风板可以围绕其竖直轴相对其基准位置逆时针摆动或顺时针摆动;其中,设定逆时针角度大于0°,顺时针角度小于0°。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用户位置包括用户角度和用户距离;其中,所述用户角度表示用户到空调器的竖直中心线的连线与空调器的竖直对称平面的逆时针夹角或顺时针夹角;设定所述用户角度的逆时针夹角大于0°,顺时针夹角小于0°;所述用户距离表示用户与空调器的室内机表面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34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